- 罗琳;宋乃庆;
推动居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不仅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的必然选择。探索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潜在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可为提升我国居民体育锻炼水平提供干预方向和路径,是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计划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全国大样本调查数据探析健康素养对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发现健康素养、健康信念、年龄世代、性别、城乡类别、教育程度、配偶状况、个人收入会影响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健康信念在健康素养对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鉴于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加强居民健康信念在促进居民体育锻炼行为中的显著作用,应加强对不同年龄居民体育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信念水平,倡导居民将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
2023年02期 v.38;No.182 185-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 米雪;卢文云;
新时代,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离不开地方政府相应的政策体系支持。以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政策为例,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csQCA),根据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探究运动促进健康焦点问题、国家层面运动促进健康政策出台、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运动促进健康议案提案、本地体育用地规划和体育产业政策出台等5种单因素对地方政府运动促进健康政策变迁的影响,发现存在8条影响因素组态,可分为“政治源流”主导、“问题—政治”驱动、“问题—政策”驱动、“政治—政策”驱动和“问题—政治—政策”综合驱动5种类型,且可归纳为3个关键特征:政治源流是地方政府运动促进健康政策变迁的核心动力;问题源流是地方政府主动制定运动促进健康政策的内生动力;政治源流和政策源流的耦合是部门层面运动促进健康政策变迁的必要动力。基于此,提出优化运动促进健康顶层设计,加强政治源流推动力;提高地方政府关注社会问题的主动性,强化问题源流驱动力;充实政策共同体力量,增强政治源流和政策源流耦合动力的推进路径。
2023年02期 v.38;No.182 193-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 宋萍萍;李子腾;王旭光;
政策网络作为解释政策过程的重要治理工具之一,为揭示评估逻辑提供理论视角。基于政策网络理论,对日本涵盖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计划且发展较为成熟的《体育基本计划》评估实践进行引鉴分析。日本设立专门评估机构,注重第三方评估,重视国民参与,构建跨部门互动、政民互通的多元评估体系;制定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及配套实施制度,规范评估工作;重视社会组织、国民等参与,形成良好的信息公开机制;运用逻辑模型建立评估内容体系;利用评估结果优化资源配置,为政策实施和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撑。新发展阶段,我国《全民健身计划》评估工作应更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跨部门协同评估,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评估制度建设,构建评估内容体系,加大评估信息公开力度,强化评估结果在科学决策中的应用,进一步发挥其在全民健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2023年02期 v.38;No.182 200-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 李帅帅;杨尚剑;董芹芹;沈克印;
新发展阶段对质的更高水平要求,使得综合实力成为群众体育发展壮大的现实诉求。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国际关系学中的综合国力理论,分析探讨新发展阶段群众体育综合实力的动因、目标、行动与绩效等生成逻辑。研究认为,新发展阶段群众体育综合实力的构成要素包括人力、资本、土地、技术与数据以及群众体育产业与文化等资源性实力,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及其他组织等操作性实力。提出群众体育综合实力的提升路径为:优化政府政策有效制定,引领群众体育合理发展;加快体育市场要素变革,改善群众体育有效供给;培育核心群众体育组织,提升群众体育服务质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推动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
2023年02期 v.38;No.182 207-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 刘敏;李玉茹;马晓卫;王健;王涛;
目的:采用SMART DX三维动作捕捉分析系统测定男女老年人在不同步速下双侧下肢的步态变异情况。方法:采用对比实验法测量对比34名老年人,在常速行走(1.05 m/s)、快走(1.41 m/s)和急行(1.74 m/s)时双侧下肢的步态变化分数、步态剖面图分数和步态偏离指数。结果:(1)步速和下肢侧别优势、下肢侧别优势和性别对步态偏离指数有明显交互效应(P<0.05);(2)女性老年人步态偏离指数明显高于男性,足偏角的步态变化分数明显低于男性,优势侧骨盆左右倾斜和髋内收外展的步态变化分数明显高于非优势侧(P<0.05);(3)骨盆旋转的步态变化分数在步速1.41和1.74 m/s、髋旋转的步态变化分数和膝屈曲拉伸的步态变化分数在步速1.05和1.74 m/s以及踝背屈跖屈的步态变化分数在步速1.05、1.41和1.74 m/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相比女性老年人,男性行走时优势侧步态更容易发生偏差;(2)老年人步速越快时步态在矢状面和水平面的偏差程度越大,步态越不稳定,跌倒风险增加;(3)在进行跌倒干预时应考虑到下肢侧别优势、步速和性别差异。
2023年02期 v.38;No.182 215-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