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建设——体育学学科建设

  • 中国大学体育学学科建设的历史演进、现实困囿与未来路向

    陈彩盈;黄汉升;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体育学学科建设,是“体育强国”建设、“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重大战略任务。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大学体育学发展的历史演进、现实困囿及未来路向进行分析阐释。研究认为,我国大学体育学经历了“孕育萌芽期—曲折探索期—恢复完善期—繁荣发展期”的演进历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大学体育学学科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新征程上体育学高质量发展,仍面临学科地位形象弱势、学科组织模式封闭、学科人才队伍不强、学科制度建设滞后、学科文化培育缺位、人才培养质量欠佳、科学研究水平不高、社会服务职能弱化、国际交流合作不够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未来我国大学体育学学科建设应始终紧扣我国大学体育学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精准聚焦提升学科地位形象和提高学科声誉水平两项任务,加快建设体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大体系,整体把握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创新学科组织模式和提高学科治理能力四条措施,坚持遵循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科学研究质量、强化社会服务效能、促进文化传承创新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五种职能的发展路径,加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体育学,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作出体育学贡献。

    2024年03期 v.39;No.189 249-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体育强国建设——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

  • 体育赛事、环境规制与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基于中国百强城市的实证研究

    李军林;路嘉明;王禹辰;李树旺;

    大型体育赛事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影响力。如何利用举办体育赛事促进城市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是建设体育强国,促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新时代以来,在绿色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体育赛事的重要目标,地方政府也因此以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为契机,提升环境规制水平,以期体育赛事成为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动力之一。使用DEA-SBM模型测算我国百强城市的环境治理效率,并使用空间双重差分法分析我国百强城市2010—2019年申办的国家以上级别综合性体育赛事对城市环境治理、环境规制以及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型赛事的申办会显著提高举办城市的环境治理效率,该结果在控制城市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水平、工业行业规模、环境治理支出等有可能造成影响的变量后依然成立。通过机制检验发现,大型体育赛事能够通过提高举办地的环境规制强度和绿色创新强度两条路径提高环境治理效率。研究证明,中国的体育赛事已经成为积极、高效的环境治理方式之一,能够长期促进城市新质绿色生产力的发展。

    2024年03期 v.39;No.189 258-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 全球体育治理的新趋势与中国体育治理改革创新

    纪成龙;易剑东;郑志强;尹莉君;孟祥芝;

    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比较研究等方法,梳理全球体育治理实践及研究的相关热点议题,分析全球体育治理实践中的社会责任构建、体育促进发展、体育治理评价等发展新趋势,比较研究世界体育协会治理机制、国际政府间体育组织的治理经验,考察国外足球治理的体制创新举措,总结对中国体育治理创新的启示。研究认为,全球体育治理主体更注重体育促进发展来承担国际社会责任、解决全球治理问题,体育善治研究正从价值思辨转向实践评价,国家协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和国际政府间体育组织伙伴关系与协调机制的建立是提升体育治理水平和实现区域体育治理共赢的重要途径,如何构建高效、有序、具有韧性的足球治理体系是全球体育治理探究的重要领域。中国体育治理改革创新需要顺应全球体育治理新趋势,研究者要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国际国内相契合,不同学科和不同实践领域融合,为全球体育治理做出新贡献。

    2024年03期 v.39;No.189 267-272+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 北京2022年冬奥会体育遗产赋能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研究

    闫伟华;孙葆丽;

    在建设体育强国时代背景下,北京2022年冬奥会留下的宝贵体育遗产有助于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体育遗产是奥运遗产的主要方面,主要涉及群众体育遗产与竞技体育遗产等;北京2022年冬奥会留下的丰厚体育遗产,为赋能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愿景、共治模式和主要特点都有助于持续赋能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为更好地利用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提出推进路径:持续落实遗产愿景,不断加强遗产投入;协同推进遗产管理,积极参与遗产交流;彰显冬奥遗产亮点,不断推进本土特色。

    2024年03期 v.39;No.189 273-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体育强国建设——体育新质生产力

  • 体育新质生产力探究

    布特;苏立德;郑澜;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体育新质生产力是以体育创新驱动为核心,以体育新技术、新价值、新要素、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为本的新性质的生产力,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动力机制。采用文献分析和逻辑思辨方法,从马克思生产力三要素理论阐述体育新质生产力要素结构,深化体育新质生产力内涵研究,并阐述体育新质生产力的4个显著特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分析讨论体育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指出其面临的挑战。研究认为,需通过加大体育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改造体育发展生态链、创立体育新场域和新场景、广泛应用体育数据要素、有效推进体育线上线下和虚实融合新模式、加快推进体育新动能转变来推动体育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2024年03期 v.39;No.189 280-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 新质生产力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

    柴王军;翟昊敏;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代表的是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成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以新质生产力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理论内涵、作用机制、风险挑战与路径选择。研究认为,从技术、要素、融合、协作、开放五大生产力论述新质生产力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关系;从“生产要素—技术创新—产业体系—要素配置”四个维度揭示新质生产力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从数字金融安全、结构性失业、创新阻滞问题、消费普惠公平四方面论述新质生产力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风险挑战。最后,提出完善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数字体育保障体系;健全产学研协同机制,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的体育新型劳动者;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激活适应新质生产力的体育产业转型动力;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打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体育产业新载体等优化路径。

    2024年03期 v.39;No.189 287-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体育强国建设——体育课程结构化

  • 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中核心素养、结构化、情境化:要义阐释与关联表征

    周珂;官桐;张伯伦;乔石磊;杨浩;

    课程标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顶层文本,是当下开展大单元教学的刚性要求。在课程标准的话语体系中核心素养、结构化、情境化是新理念的重要组成,成为基于课程标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支点。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作为实现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也是核心素养、结构化、情境化落实的中介桥梁。教师唯有深刻认识核心素养、结构化、情境化的价值与内涵,把握彼此的相互关系,才能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有更明确的认识,从而有效指引专项运动技能教学的实践。核心素养统领大单元学习目标,贯穿于大单元教学始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结构化指引大单元学习内容,清晰呈现知识与技能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专项运动技能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情境化变革大单元学习活动,将抽象的知识和核心素养融入真实、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实践共同体的互动中理解专项运动技能的实际价值和意义。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中核心素养、结构化和情境化三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学生专项运动技能学习与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2024年03期 v.39;No.189 295-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 从问题到实践: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张文鹏;吴安月;陈一林;谭达顺;高乙;

    加快推进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关键在教学。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针对当前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价值、教学困境与教学策略。研究认为,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价值为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落实“学、练、赛”一体化的有力抓手和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动力源泉。当前,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要教学困境是教师知识储备不足、教学内容片面与情境失真、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跨学科教学资源不足和教学评价操作性不强。从教学上提出优化策略:强化体育教师问题意识,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重视跨学科教学教材编写与情境创设,提升教学质量;以问题为导向探索跨学科教学模式,推动跨学科教学方法创新;增强协同效应获取各方支持,推动教学资源可持续发展;优化评价操作性,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落地。

    2024年03期 v.39;No.189 302-308+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体育强国建设——体育产业

  • 体旅融合视域下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对当地市域旅游经济的影响与启示

    游茂林;王佳琳;

    2022年我国完成对第一批(2017年)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的评估,淘汰15个(淘汰率为50%)、新增32个(新增率为68.09%),那么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能否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选取2013—2020年间46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所在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识别其对市域旅游经济带来的影响。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未能推动市域旅游经济发展,该结果具有稳健性;(2)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对市域旅游经济的政策效应主要受社会消费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3)东部地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对市域旅游经济的负面影响稍弱于中西部地区。可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的发展效益主要来源于相关创建工作,而不是获得该荣誉称号带来的宣传效应,所以应着力改善旅游基础条件、优化依托体育旅游发展的相关产业结构、盘活利用当地特色资源以刺激旅游消费和促进资源共享,积极构建支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旅游社会环境。

    2024年03期 v.39;No.189 309-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 数字化转型视域下“体育+”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黄雄;刘春华;翟志昊;王方意;

    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具体表现,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探讨数字化转型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促进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2009—2022年深沪A股“体育+”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体育+”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数字化转型对推动“体育+”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数字化转型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缓解融资约束、提高营运能力、降低财务风险等方面能助力“体育+”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3)数字化转型在地区、产权性质和行业等方面对“体育+”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促进效益存在差异,即西部>东部>中部,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服务业>制造业。对此,建议体育企业抓实数字化转型机遇,落实数字化转型战略,根据地区、产权性质和行业差异制定相关战略,推动数字化转型,促进“体育+”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2024年03期 v.39;No.189 318-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体育强国建设——运动训练科学化

  • 运动训练学科学化辨析

    熊焰;贾文杰;

    理论建构是学科发展的基石,科学化是理论建构的必由之路。运动训练学科学化是提高运动训练质量和效益的科学研究活动和技术应用活动,以完善运动训练的知识体系和学科发展为价值导向,以运动训练学的历史、理论与实践为底层逻辑,围绕“为何训与练”“训与练什么”“训与练多少”“怎么训与练”“训与练如何”五大根本问题确立运动训练原理原则、内容选择与组合、手段与方法运用、负荷设计与控制、计划与过程组织、训练过程监控与效果评价等边界与范畴。在当代国际竞技体育发展和“三大体系”建立的时代需求之下,运动训练学科学化应围绕“训”与“练”的科学化核心问题,夯实基础理论研究,坚持理念和理论、方法与制度的创新,践行跨学科综合研究,营造和净化学术生态。运动训练学科学化的追求应全方位关照运动训练实践和理论中的重大与紧迫问题,调整当下运动训练学研究实证化倾向,呼唤人文社会科学取向的运动训练学回归,建立运动训练学学科的科学与人文融合体。

    2024年03期 v.39;No.189 326-332+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 高强度训练:概念厘清、功能分类和应用导向

    黄亚玲;李赞;冯雪;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剖析高强度训练概念、功能分类,并提出实践应用导向。基于明确训练强度、持续时间和训练手段等本质特征,认为高强度训练是训练强度大于无氧阈或最大乳酸稳态,持续时间相对短暂,以及训练手段多元变化的综合体能训练体系,涵盖多种功能差异的训练模式。基于本质特征与实践效果差异,高强度训练可以分为高强度间歇、耐力、抗阻、冲刺、功能训练5种训练模式,应用于特定的人群、场景等,发展出改善有氧与无氧系统、肌肉力量或整体体能素质等训练效果。高强度训练在分类功能、项目需求、训练安排、训练内容与训练创新上,以满足精确化选择、专项化体能、复合化训练、整体化设计以及科学化进程等诉求为未来应用导向,对训练强度定量细分、功能效果精专应用、单一模式交互实践、训练板块合理安排以及训练模式创新发展,促进高强度训练专门性训练模式发展和针对性功能实践。

    2024年03期 v.39;No.189 333-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0K]

体育强国建设——青少年体育

  • 社会生态学视域下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影响因素研究

    郭冬冬;王斌;刘辉;周峰利;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影响因素研究仍缺乏系统性的解释框架。基于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方式收集研究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材料,发现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宏观因素、环境因素、人际因素和心理因素。其中,宏观因素包括政策制度和教育评价体系;环境因素包括体育师资配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设施、社区体育场地/馆、社区安全系数和社区体育活动等;人际因素包括家长体育观念、家长支持、家长体育行为、父母社会经济地位、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激励风格、教师关怀行为、同伴陪伴和同伴激励等;心理因素包括体质与健康知识、运动益处认知、运动障碍认知、自我效能和身体活动意向等。此外,宏观因素直接影响身体活动,也可通过环境因素、人际因素和心理因素间接影响身体活动;环境因素和人际因素直接影响身体活动,也可通过心理因素间接影响身体活动;部分环境因素可直接影响人际因素。

    2024年03期 v.39;No.189 342-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 网络成瘾与大学生在校身体活动的关系研究

    范玉川;朱从庆;朱乐青;

    目的:运用纵向研究——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探讨网络成瘾与大学生在校身体活动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上网成瘾自评量表和国际身体活动量表(短版),对上海市8所高校的604名大学生(52.81%男生)进行为期4个月、两阶段的追踪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不显著(P> 0.05),但在校身体活动的性别差异显著(男生优于女生),且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的在校身体活动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成瘾者低于非成瘾者);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在校身体活动具有跨时间稳定的负相关(P <0.01);交叉滞后分析显示,前测(T1)网络成瘾对后测(T2)在校身体活动的影响显著(P <0.001),前测(T1)在校身体活动对后测(T2)网络成瘾影响显著(P <0.05),且前者的影响效应大于后者,网络成瘾与在校身体活动交叉滞后效应的性别差异不显著。结论:大学生在校身体活动具有性别差异,在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间也存在差异;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在校身体活动存在因果关系,其中网络成瘾是大学生在校身体活动的原因变量,且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在校身体活动的影响具有性别一致性。交叉滞后模型的建构,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网络成瘾与大学生在校身体活动的内在关联,可为改善大学生身体活动水平提供一定参考。

    2024年03期 v.39;No.189 350-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 足球运动对小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自尊的中介效应与DRD2基因多态性的调节效应

    李旭龙;陈洪鑫;唐东辉;

    目的:分析足球运动对小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及自尊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和DRD2基因多态性的调节效应。方法:对341名3~4年级小学生(实验组174人,对照组167人)进行自尊和社会适应的量表测量,并进一步对其中165人(实验组106人,对照组59人)采用Sanger法进行DRD2基因多态性检测。实验组进行两学期的足球运动干预,对照组只参加以身体素质锻炼为主的常规体育活动。使用方差分析,检验实验过程中各研究指标的变化情况,使用AMOS和PROCESS程序进行自尊的中介效应及DRD2基因多态性的调节效应分析。结果:(1)在自尊与社会适应上,组别×时间交互效应非常显著,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自尊与社会适应水平均显著提升,但实验组的提升幅度更大;(2)同常规体育活动相比,自尊在足球运动与社会适应之间发挥更大的部分中介效应;(3)同DRD2 CC基因型相比,对于携带T等位基因的儿童,自尊的中介效应量提升了0.134。结论:同常规体育活动相比,足球运动在促进小学生自尊和社会适应发展上的效果更好;足球运动能更多地通过自尊这一路径对小学生的社会适应产生积极影响;携带DRD2 T等位基因的儿童能在足球运动中获得更多的自尊提升,进而更好地促进社会适应。

    2024年03期 v.39;No.189 358-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体育强国建设——运动人体科学

  • 不同力学刺激抑制T2DM小鼠OC分化及骨吸收作用机制的比较研究

    陈祥和;刘波;陆鹏程;孙朋;李世昌;

    目的:探究不同力学刺激介导2型糖尿病(T2DM)小鼠骨中JAK2/STAT3途径进而调控OC分化及骨吸收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ZC,10只)和T2DM建模组(TJ,30只)。利用6周高脂膳食结合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法进行T2DM小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T2DM对照组(TC,9只)、T2DM游泳组(TS,9只)和T2DM下坡跑组(TD,9只),并进行8周运动干预。结束后,利用RT-PCR检测骨和OC中相关因子mRNA表达;利用West-blotting检测骨中相关因子蛋白表达;对分化产生OC TRAP染色后计数;石蜡包埋切片后TRAP染色,观察TRAP活性变化;利用Micro-CT检测BMD变化。结果:(1)与ZC组相比,TC组骨中JAK2 mRNA表达下调(P <0.05),STAT3、NFATc1、CTSK、c-fos mRNA和NFATc1、CTSK、c-fos蛋白表达上调(P <0.05或P <0.01),OC中TRAP、NFATc1、PU.1、c-fos和c-Src mRNA表达上调(P <0.01);OC和多核OC数量增多(P <0.01)、骨TRAP活性增强和BMD下降(P <0.01);(2)与TC组相比,TS组骨中CTSK mRNA表达和NFATc1蛋白表达下调(P <0.05),OC中c-fos mRNA表达下调(P <0.05);TD组骨中JAK2mRNA表达上调(P <0.01),STAT3、NFATc1、CTSK、c-fos mRNA和NFATc1、CTSK、c-fos蛋白表达均下调(P <0.05或P <0.01),OC中TRAP、NFATc1、PU.1、c-fos和c-Src mRNA表达下调(P <0.05或P <0.01),OC和多核OC数量减少(P <0.05或P <0.01),骨TRAP活性下降,而BMD升高(P <0.01)。(3)与TS组相比,TD组骨中JAK2 mRNA表达上调(P <0.05),STAT3、NFATc1、CTSK、c-fos mRNA和NFATc1、CTSK、c-fos蛋白表达均下调(P <0.05);OC中TRAP、NFATc1、PU.1、c-fos和c-Src mRNA表达下调(P <0.05);OC和多核OC数量减少(P <0.05),骨TRAP活性明显下降,而BMD升高(P <0.01)。结论:下坡跑对骨产生的地面反作用力通过JAK2/STAT3途径抑制T2DM小鼠OC分化及骨吸收,增加骨量,而游泳对骨产生的肌肉牵拉力作用不明显。

    2024年03期 v.39;No.189 366-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