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修改过程、主要争议与立法选择

    田思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简称《体育法》)的全面修订,标志着我国体育法治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翻开全面推进依法治体的新篇章。《体育法》是我国体育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立法,也是目前我国体育领域唯一的一部法律,在体育法体系和体育法治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体育法》颁布实施20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体育事业伴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诸多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迫切需要通过《体育法》的修改予以解决,以推动体育改革深入发展,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步伐,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体育法》修订过程中,有很多热点、争点和难点问题。结合《体育法》修改背景,以问题为导向,着重提炼《体育法》修改工作中的主要意见分歧,分析立法者对争议问题的立法考量和立法理由,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体育法》修改的基本思路、价值取向和重要内容,推动《体育法》的贯彻实施和体育法律法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022年04期 v.37;No.178 373-379+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 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背景下我国冬季项目可持续发展研究

    刘波;黄璐;

    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主要体现在疫情防控成效显著、竞赛成绩全面突破、赛事组织出色完美、形象建设积极有效、奥运遗产丰富多彩等方面。对北京冬奥会中国夺金项目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主要因素包括: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根本保障作用,实施“全面参赛”战略成效显著,跨界跨项选材工程取得积极成效,归化运动员策略取得显著成效,主场优势充分发挥,“老将”发挥出色、年轻小将稳定发挥等。关注两点不利因素:路径依赖及我国冬季项目竞技水平持续保持面临严峻挑战;瓶颈期陷入滞胀风险,我国冬季项目可持续发展面临高质量发展转型压力。为推动我国冬季项目可持续发展,建议:充分发挥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优越性,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参赛”战略发展,打造我国冬季优势项目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战略发展和大众冰雪运动持续参与,助力后北京冬奥时代我国冬季项目可持续发展等。

    2022年04期 v.37;No.178 380-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新时代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质增效的方法创新与路径推展研究

    赵富学;李林;王杰;赵鹏;李壮壮;

    提升质量与增强效应是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推进的重要任务。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的实际,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质增效的创新方法和推展路径进行凝练与设计。认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方法与路径中凸显出思政元素凝练不准、教学要求落实不够、方法创新模式不活、路径设计策略不优等核心问题。需要针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际,寻求方法创新的导向与思路,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提质增效目的提供多元化方案与选择,设计出适合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路径,并在积极推展的过程中寻求提质增效的突破口。突出不同体育课程类型的特点和要求,使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提升优化过程能够与体育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专业育人和思政育人在体育课程与教学开展过程中实现统一。

    2022年04期 v.37;No.178 387-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 核心素养下《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与2011年版比较分析

    尹志华;刘皓晖;孙铭珠;

    从课程性质与理念、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建议4个方面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2011年版进行比较分析。课程性质方面,《课程标准(2022年版)》继承了以身体练习为载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课程定位,但突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课程理念方面,《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进行了整合,强化了课程理念对课程设计的指导性,同时也呈现出政治性、综合性和时代性3个特点;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方面,《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加了核心素养,并依据核心素养构建了课程总目标和水平学习目标;课程内容方面,构建了涵盖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完整课程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教学建议方面,《课程标准(2022年版)》秉持“大课程教学观”,提出要强化核心素养对教学的引领;评价方面,基于核心素养构建了学业质量标准,提出了开展多元学习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评定的要求。

    2022年04期 v.37;No.178 395-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 青少年校园足球治理的域外经验与启示

    吴丽芳;杨献南;付雯;

    采用专家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日本、韩国、英国、德国校园足球治理现状进行分析,剖析域外校园足球治理经验。发现,域外校园足球治理呈现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通过健全行政管理机制,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现政府谋篇布局;校园足球专业技术、物力资源、人力资源等领域需足协的多方位支持;通过职业俱乐部定点对应,业余俱乐部纲挈目张,实现俱乐部布点渗透。相比较,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治理困境有:“大部制”连接强度低下、基层组织机构尚未健全,导致管理运行分化;专业协会和俱乐部话语权弱,导致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校园足球配套政策滞后;人才上升通道不畅、竞赛体系各自为政、资源整合难,导致融合体系建设落后。为有效提升我国校园足球治理能力,应以日本、韩国、德国、英国校园足球治理经验为镜鉴,同时结合本土实际状况,提出对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启示,即加强部门考核,提升部门联系紧密度,统筹顶层和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加强行政组织体系建设;出台“刚性”政策制度,规范俱乐部标准体系建设,推进政府服务购买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统一青训理念,推进竞赛一体化建设,加强资源整合,统筹协调融合体系。

    2022年04期 v.37;No.178 403-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 体教融合视角下单项体育协会与体育院校共建运动项目学院的思考

    陶明明;郑家鲲;王学彬;

    单项体育协会与体育院校共建运动项目学院是一种全新的运动项目学院共建模式,探讨共建的模式、特色、动因、效应、障碍及优化路径等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单项体育协会与体育院校围绕教学、训练、培训、科研、智库等领域共建运动项目学院,在目标定位、办学基础、办学内容、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共建运动项目学院旨在响应国家及地方体育和教育发展战略诉求、深化体教融合发展路径、纾解竞技体育发展困境、创新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改革举措,对多元化体育人才培养渠道建立、多维度赛事保障优势资源整合、运动项目社会化发展活力激发、高水平体育科研攻关能力提升、运动项目专业化智库服务拓展都具有积极效应,但同时也面临共建制度、监管权责、管理机制、培养体系、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障碍因素影响。因此,需分别从共建战略规划、运行结构机制、共建内容目标、社会资源参与、效能评价机制等维度落实共建的优化路径措施。

    2022年04期 v.37;No.178 411-417+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体育产业

  • 体育赛事消费者亲环境行为形成机理与干预路径研究

    朱洪军;华康;

    体育赛事具有巨大和独特的能量,能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实现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基于亲环境研究,提出赛事消费者亲环境行为的内涵与分类,运用规范理论揭示赛事消费者亲环境行为内在机理,从赛事组织视角探讨阻碍消费者亲环境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从加强赛事亲环境宣传指引、丰富亲环境教育形式、引导亲环境社会舆论、完善亲环境奖惩政策、建立亲环境志愿服务机制和强化亲环境运营指南等方面提出干预对策,促进消费者在赛事中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行为习惯和消费模式,以期引领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文化和生活方式。

    2022年04期 v.37;No.178 418-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 欧洲职业足球俱乐部绩效评价探究与镜鉴

    陈洪;赵思琪;郭树红;韩景旭;

    在中国足协强力推动“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的背景下,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此形势下研究欧洲职业体育足球俱乐部绩效评价体系对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发展具有重要域外借鉴价值。欧洲对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绩效评估,主要概括为: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和平衡计分卡评估体系。其中,关键绩效指标体系,主要实行财务竞技指标模型、绩效循环模型等。Fornex绩效模型、平衡记分卡理论应用于足球俱乐部绩效评估中,体现出其多维度、平衡性、逻辑性等优势。最后,结合欧洲经验,针对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绩效评估提出相关重要镜鉴,包括:强化俱乐部绩效评价的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建立“共性+个性”的俱乐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快推动第三方评估的实施;以绩效评估为抓手,推进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信息公开制度等。

    2022年04期 v.37;No.178 425-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 “双循环”背景下体育用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与选择路径

    林舒婷;沈克印;

    在科技革命和市场需求变革的影响之下,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业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推动其数字化转型是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视角,分析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态势,探寻其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和推行路径。研究认为,体育用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因素包括技术创新、现代供需匹配模式、上升的用工成本等内源动力,以及消费需求变革、品牌竞争、政策支持等外源动力。针对转型过程中存在核心技术基础薄弱、抗信息风险能力较弱、产业链供应链不畅、创新性体育人才短缺等问题,需要在新发展格局视角下通过引导应用场景创新、完善信息安全机制、加强产业跨国合作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以改善和应对,促进数字经济与体育用品制造业深度融合,稳步提升产业的转型动能与对接国际市场的潜力。

    2022年04期 v.37;No.178 432-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体育管理

  • 政府监管、契约治理、专业权威与民主对话:国际体育组织的多重问责逻辑

    许明思;

    国际体育组织如何处理与多重利益攸关者之间的问责关系,是学术界有待解释的问题。以建构主义理论为视角,分析哪些外部行为体有能力重塑国际体育组织的行为,以及不同利益攸关者的问责需求如何嵌入由特定问责逻辑形成和维系的特定问责关系中。政府对国际体育组织的法律问责源于政府监管,赞助商可以根据契约关系对国际体育组织实施问责,同行组织和国际体育组织的问责关系基于专业权威,而作为最弱势方的运动员可以根据民主对话对国际体育组织进行使命问责。因此,问责的传统解释路径不适合国际体育组织,而建构主义视角迎合了国际体育组织问责关系和逻辑的多样性,该理论关注问责中的互动以及不同问责诉求多元利益攸关者之间进行的协商。协商问责更具包容性,即具有不同分析视角的行为体就所涉及问题的定义、不同标准的合适性以及建立和执行这些标准的可接受程度进行争论。这种协商共同价值观和愿景的过程可以在成员之间建立联系、创造共同的社会身份并建立互信。当然,作为初步的学理探究,如何消除协商问责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固有张力还存在一些难点,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

    2022年04期 v.37;No.178 440-446+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 中国马拉松赛事及信息流的时空特征研究

    雷雯;魏德样;

    基于2016—2019年中国马拉松赛事及信息流数据,运用ESDA等方法,探索中国马拉松赛事及信息流的时空特征。(1)规模赛事与认证赛事均呈增长态势,但认证赛事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规模赛事;规模赛事与认证赛事均存在空间集聚现象,但集聚程度趋于减弱;规模赛事热点区域呈条状和星状并存的空间分布格局,且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认证赛事则较为不同。(2)相同区域内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其信息流在全国各省域的影响力具有相似性;马拉松赛事信息流存在“邻近效应”;知名度高的马拉松赛事,其省域赛事信息流与其他多数赛事信息流都具有相关性。马拉松赛事信息流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且该规律与报名开始日期、比赛日期以及报名开始日期距比赛日期之间的间隔时间密切相关。5个代表性马拉松的省域赛事信息流有4个具有正向的空间集聚特征;北马、厦马和兰马举办地所在省域均处于信息流的极热区域,但北马和厦马的热点区域呈条状和星状并存格局,都在东部沿海地区形成条状热点区域,而冷点区域主要位于西部和华南地区。兰马的热点区域主要呈星状分散分布,极化作用较弱,且范围较小;马拉松赛事信息流并不完全遵从一般信息流的“距离衰减”规律。

    2022年04期 v.37;No.178 447-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 困境与治理:体育新闻智能化生产与传播的技术思考

    牟向前;于德山;

    随着人工智能与体育新闻的融入,AI技术不断为其数字化赋能,同时深刻改变着体育新闻传播语境,体育新闻生产与传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基于此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等方法,对体育新闻赋能样态、困境与治理路径进行理论探析与人文价值考量。发现,AI+体育新闻的发展不仅是新闻内容生产与接受方式的改变,更体现在体育新闻传播要素中内在逻辑的革新。体育新闻智能化呈现生产赋能、连接赋能和传播赋能的新样态,面临体育新闻生产版权失范、平台升级后的“回声室效应”,内容多元中的“后真相”等现实困境。体育新闻智能化进程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人—机—体育信息”三者的互构,其中“多元”与“整合”、“价值”与“算法”的博弈,不断重构体育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思维模式,需从宏观环境、中观技术、微观个体三个层面进行路径优化,更好地实现人机协同发展、体育新闻价值化生存的良好传播生态。

    2022年04期 v.37;No.178 453-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 我国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现实基础、构建模式与实施路径

    宋亚伟;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探寻为老服务供给对策成为时代必然。为进一步厘清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理论框架,构建发展模式,探索实施路径,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分析我国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现实基础,构建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实施模式,即以发达国家发展实践为参考,以系统思维模式、“整—分—合”推进模式和协同治理模式为理论基础,按照宏观把控、中观设计、微观运营的逻辑视角,从控制、结构、技术3个维度系统布局、协同推进。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以树立价值理念,完善政策体系,确立供给主体架构等宏观控制策略为保障,做好顶层设计;以确立供给内容架构,形成闭合体系等中观发展策略为基础,明晰结构方式;以发展基础突破基本保障,支撑保障满足高效发展,考核评价体现督促激励等微观提升策略为要求,明确运作方式,从而实现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健康持续发展。

    2022年04期 v.37;No.178 460-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健康中国

  • 孤独感、手机成瘾、睡眠障碍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

    柏杨;

    目的:探讨孤独感、手机成瘾、睡眠障碍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综合影响,并考察手机成瘾、睡眠障碍的链式中介效应和性别的调节效应,构建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方法:采用孤独感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睡眠障碍问卷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 73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对于大学生,孤独感、睡眠障碍和体育锻炼的性别差异显著(P<0.01);孤独感和手机成瘾的年级差异显著(P<0.05);孤独感、手机成瘾、睡眠障碍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负向影响显著(P<0.001);在孤独感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时,手机成瘾、睡眠障碍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且在此链式中介效应中,性别调节了孤独感对手机成瘾、手机成瘾对睡眠障碍的影响。结论:相较于男性大学生,女性大学生能感知到更高的孤独感,具有较低的睡眠障碍,并呈现较低的体育锻炼水平;随着年级升高,大学生孤独感依次递减,但手机成瘾却依次递增;孤独感、手机成瘾、睡眠障碍是制约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前因,孤独感既能直接阻滞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还会通过诱发手机成瘾倾向引发睡眠障碍,从而制约大学生体育锻炼实践,且相较于女性大学生,男性大学生的孤独感更易诱发手机成瘾,手机成瘾更易使男性大学生罹患睡眠障碍。

    2022年04期 v.37;No.178 467-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 母亲与青少年居家身体活动的代际传递效应:亲子沟通和家庭亲密度的增值贡献

    沈建国;

    目的:考察母亲与青少年居家身体活动的代际传递效应,以及亲子沟通、家庭亲密度在此效应的增值贡献。方法: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短版)、家庭沟通模式量表、家庭亲密度量表(学生版),对1 849名初中生及其母亲进行调查。结果:母亲的居家身体活动、亲子沟通和青少年的居家身体活动在青少年性别、年级的差异皆不显著;青少年感知家庭亲密度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年级差异显著,6~8年级青少年的家庭亲密度随年级升高而递减;母亲居家身体活动能显著预测青少年居家身体活动,且在母亲居家身体活动与青少年居家身体活动的影响链上,母亲的亲子沟通、青少年感知的家庭亲密度具备链式中介效应。结论:对于不同性别青少年,母亲居家身体活动、亲子沟通、青少年居家身体活动、家庭亲密度具有一致性特征;对于不同年级青少年,母亲居家身体活动、亲子沟通和青少年居家身体活动具有一致性特征,而家庭亲密度随着年级升高而逐渐降低;母亲与子女居家身体活动存在代际传递效应,且母亲的亲子沟通、青少年感知的家庭亲密度在该代际效应中发挥重要的增值贡献。

    2022年04期 v.37;No.178 475-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 女子青少年短跑运动员下肢反应力量测试类型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

    周彤;章碧玉;吕欢欢;许文鑫;

    目的:研究女子青少年短跑运动员下肢反应力量测试类型与手段的有效性。方法:选取85名我国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短跑项目在训女子青少年运动员,根据运动等级分为优秀组和普通组;测试分为一般运动表现和运动生物力学测试两类,共12项,采集速度、远度、高度、功率、冲量、反应力量指数等指标反映受试者下肢力量水平,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两组之间指标的差异性及两类测试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优秀组与普通组在30 m、60 m、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和半蹲跳等18个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一般运动表现和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共26对指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采用一般运动表现测试时,应选用30 m、立定跳远等常规测试项目,更易于反映女子青少年运动员下肢反应力量差别;半蹲跳与40 cm跳深测试的功率、冲量指标与腾起高度均能反映下肢反应力量的差别,这种差别在连续5次跳中更为明显;30 m、60 m、立定跳远和立定三级跳,与半蹲跳、40 cm跳深、连续5次跳在多项指标上存在显著相关性,在下肢反应力量测试中可以结合条件选择使用。

    2022年04期 v.37;No.178 482-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 心智游移对羽毛球运动决策的影响——言语工作记忆容量的调节作用

    王晓婷;迟立忠;任鹏飞;

    目的:探讨心智游移对羽毛球运动员认知运动决策和直觉运动决策表现的影响,以及言语工作记忆容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招募77名(二级及以上运动等级38名)羽毛球运动员,通过在决策任务中插入思维探针捕获注意状态,测量其在“心智游移”与“注意当前任务”两种状态下的决策正确率和反应时。结果:(1)低水平运动员的心智游移频率高于高水平运动员;(2)在认知运动决策中,心智游移降低了决策正确率、延长了决策反应时,对于言语工作记忆容量较低的运动员,“心智游移”状态下的决策正确率显著低于“注意当前任务”状态,而对于言语工作记忆容量较高的运动员,两种注意状态下的决策正确率无显著差异;(3)在直觉运动决策中,心智游移降低了决策正确率,对于言语工作记忆容量较高的高水平运动员,“心智游移”状态下的决策正确率低于“注意当前任务”状态,而对于言语工作记忆容量较低的高水平运动员,两种注意状态下的决策正确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低水平运动员比高水平运动员更易发生心智游移;心智游移干扰运动员的运动决策效果;高言语工作记忆容量可以缓解心智游移对认知运动决策的不利影响,而高水平运动员的低言语工作记忆容量可以缓解心智游移对其直觉运动决策的不利影响。

    2022年04期 v.37;No.178 48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