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凤英;孙延林;王炜华;宋珏;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新要求,体育教师是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核心要素,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适应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体育教师的任务。文章对新文科建设内涵要义进行阐释,提出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的应然取向。基于上述认识,从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立德树人落实、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构建、教师绩效评价改革、多主体合作共建、实践教学效能发挥等方面阐释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的实践路径。
2021年05期 v.36;No.173 497-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 于素梅;
体育教育质量评价是一个综合概念,既包含对育人保障学校体育质量的评价,也包含对育人结果体育学业质量的评价。通过文献研究、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我国当前体育教育质量评价问题进行探索,重点对体育教育质量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进行分析,从一体化视角对体育教育质量评价进行重新定位,建构体育教育质量的多元分类体系,学校体育质量评价聚焦全、实、新、准,体育学业质量评价聚焦知、能、行、健,并系统研究各自的测评点和体育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系统化设置应把握的关键。旨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体育教育实践提供方法引导。
2021年05期 v.36;No.173 505-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8K] - 曲鲁平;孙伟;凌波;周秉政;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促进青少年健康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体教融合是体育回归教育本质,将体育与教育深度融合,实现立德树人、以体育人的育人观,解决青少年体质健康和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在体教融合背景下,构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青少年业余俱乐部联动机制,促进协同发展,实现1+1≥2的功效,进而推动体教融合的落实。研究表明:(1)体教融合是体育人才培养的时代必然,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与青少年业余俱乐部联动机制是促进二者协同发展,推动体教融合的重要路径;(2)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与俱乐部联动机制由联动机制的行为人、规则、得益方式和反馈系统构成,其功能包括激励功能、监督功能、利益双赢、保障功能;(3)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体育教师和俱乐部教练员的联动、场地资源的联动和体育赛事的联动,多元化的师资培训、定期化的基本功大赛和常态化的观摩将有利于体教融合的落实,切实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推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实现。
2021年05期 v.36;No.173 512-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4K] - 李乐虎;王健;高奎亭;李可兴;
深化体教融合对青少年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已经完全突破传统体教结合的范畴,预示着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战略目标可能重塑。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专家访谈法对深化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治理现状进行研究。我国体教融合实质上经历了"体教结合—体教融合"2个阶段,与体教结合不同,体教融合的侧重点在于促进全体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深化体教融合的提出正是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的积极回应,是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从表层配合到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也是解决学校体育领域和竞技体育领域痼疾的积极尝试;深化体教融合为学校体育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为学校体育实现协同治理提供机遇,为强化青少年的运动参与提供政策支撑,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凝神聚力。但依然存在"健康第一"理念认识不足、治理主体多元化缺失、治理目标可操作性不足、资源有效供给不足和体制性障碍等问题。我国学校体育治理需要做到思想融合,全面深化"健康第一"的治理理念;目标融合,建立体教融合视域下新型的目标体系;主体融合,建立多元化的学校体育治理体系;资源融合,扩大学校体育资源的有效供给;体制融合,体教系统互相支持,良性互嵌。
2021年05期 v.36;No.173 520-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 王俊亮;葛春林;吴宾;
从地理学视角探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布局问题,对推动其布局优化具有积极意义。基于1995、2006、2011和2019年我国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高校名单,借助空间分析法,揭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布局的演进规律及布局现状,并进一步运用数理统计法探索影响因素。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呈集聚分布,且集聚程度不断加强;分布密度演进表现为快慢不同的2个发展阶段,并在逐步增强的过程中演变为东南稠密、西北稀疏的格局,逐渐形成5个明显的核心集聚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三省,以及四川、陕西、湖北组成的连片区域;空间重心呈自东北向西南方向的移动趋势。建设的空间规模在省域尺度上呈梯度分布,不同项目的运动队在数量上差距悬殊,省域布局上规模参差不齐。高校数量、教育经费、大学在校生人数和国内生产总值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布局现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2021年05期 v.36;No.173 528-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 仇军;
体医融合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从体医融合多维价值与运行机制、现状评估与国际经验、战略设计与政策应因、地方实践与发展模式等方面讨论体医融合需要研究的问题。从体医融合中国问题的认识、理论逻辑与运行机理的阐释、战略构想与政策设计、研究有效数据的获取、资源配置与模式总结等方面讨论体医融合研究的现实关切。从理论研究与实际调研并重、宏观研究与专题研究并重、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并重等方面讨论体医融合研究的基本策略。
2021年05期 v.36;No.173 534-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 张磊;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标准》)执行15年以来鲜有对《标准》执行效果的后果评价。以教育政策学、教育生态学、管理学、相关文献为论说支撑,对《标准》的后果评估相关问题进行辨思。《标准》的后果评价存在着来自"政策目标、因果关系、政策资源、政策成本、评估信息、评估方式、评估主体与评估客体"等八大方面障碍,分别指向《标准》目标与内容的矛盾与模糊的双重性、"体质健康"复合效果与《标准》独立影响的分离困境、"体质健康"政策重叠与《标准》独立效果的分离之痛、"成本收益"评估难度与《标准》评估经费的尴尬、《标准》测试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问题、学校与第三方利益相关性的两难境地、学校趋利避害的本能困惑、利益相关者的评估抵制问题。援引政策评估的利益相关者模式对《标准》进行的评估认为,《标准》的认知度与认同度不高,有效性有限、《标准》的执行忠诚度不高,政策效率尴尬、《标准》的回应度不高,公平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建立"阶梯式激励机制""《标准》测试内容与体育教学内容的整合机制"《标准》"民意表达机制"等三个机制。
2021年05期 v.36;No.173 541-547+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 - 刘瑞莲;屈红林;陈伊琳;毛海峰;
目的:论文旨在探讨Bcl-2-caspase-3/PRAP信号通路参与有氧运动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健康雄性8周龄KM小鼠36只,随机数字法分为Control组(CG)、CUMS抑郁模型组(MG)、CUMS抑郁模型运动组(CE),12只/组,其中MG和CE小鼠进行为期28天的CUMS抑郁造模,CE小鼠进行10 m/min负荷强度的有氧跑台运动训练8周。糖水偏好和强迫游泳评定小鼠的神经行为学改变,尼氏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胞体重的尼氏体(Nissl body)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凋亡,免疫荧光观察5-HT、PARP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Bcl-2、PARP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海马组织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MG小鼠糖水偏好指数显著降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延长,CE小鼠糖水偏好指数显著升高,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缩短(P<0.01);Nissl染色结果显示MG小鼠海马神经元排列稀疏,并伴有神经元丢失,尼氏体核固缩,着色变浅;TUNEL检测到抑郁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明显,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5-HT免疫荧光强度减低,PARP免疫荧光强度升高,CE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数量减少,5-HT免疫荧光强度增加,PARP免疫荧光强度降低,这一结果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相一致(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MG小鼠海马组织5-HT、Bcl-2 mRNA表达下调,Caspase-3、PARP mRNA表达上调,而有氧运动能够上调5-HT、Bcl-2 mRNA的表达,下调PARP mRNA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论:有氧运动能够拮抗CUMS抑郁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改善小鼠神经行为学功能,其作用可能通过Bcl-2-caspase-3/PRAP信号通路发挥抗凋亡作用机制。
2021年05期 v.36;No.173 548-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7K] - 骆雷;范艳;
为探究标志性赛事观赛体验与观赛行为意向的关系,验证观众满意度和球员认同变量在上述关系中是否分别具有中介效应与调节作用,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PLS-SEM多变量统计分析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基于偏最小平方法的结构方程模型),以上海网球大师赛现场观众(N=603)为调查样本,采用"两步骤"法分别对测量模型与结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观赛体验对观众再购意愿和推荐意愿均有直接正向影响;满意度对再购意愿和推荐意愿均有直接正向影响;满意度在观赛体验和观赛行为意向的关系中具有补充性中介效应;球员认同在满意度与观赛行为意向的关系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球员认同在观赛体验与行为意向的关系中无调节作用。建议赛事营销人员注重赛事场馆环境与功能设计的提升和优化,并基于观众对球员的认同度进行差异化营销设计。对于球员认同度较低的观众,应通过改善辅助性赛事服务质量提高他们对赛事服务的满意度;对于球员认同度较高的观众,则需进一步强化明星球员与他们之间的身份认同。
2021年05期 v.36;No.173 554-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 刘汉平;
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探讨大学生家庭亲密度、身体自尊与居家身体活动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满意度量表、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和国际体力活动量表短版等,对1 628名大学生(47.54%男生)进行为期8周、两阶段的纵向问卷调查。结果:对于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身体自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居家身体活动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家庭亲密度、身体自尊与居家身体活动的性别差异皆不显著;家庭亲密度、身体自尊与居家身体活动皆具跨时间稳定正相关;交叉滞后分析显示,大学生家庭亲密度能预测8周后的身体自尊和居家身体活动,身体自尊能预测8周后的居家身体活动,身体自尊能中介家庭亲密度对居家身体活动的影响。结论:对于假期中的大学生,家庭亲密度、身体自尊与居家身体活动具有性别一致性特征;家庭亲密度是身体自尊、居家身体活动的原因变量,身体自尊是居家身体活动的原因变量;家庭亲密度既可以直接促进大学生居家身体活动,还可以通过提升身体自尊间接改善居家身体活动。交叉滞后模型的建构,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家庭关系与大学生居家身体活动的内在关联,可为构建"家-学-社"青少年体育网络提供一定参考。
2021年05期 v.36;No.173 563-56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 常淑芝;孙延林;
目的:通过探讨认知负荷与情绪对篮球运动员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机制,为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跳出框架效应作出理性决策提供有价值参考。方法:采用2(认知负荷)×2(情绪类型)×2(框架类型)混合实验设计。共招募120名国家二级以上篮球运动员,随机分为4组,要求各组被试分别在愉悦情绪-高认知负荷、愉悦情绪-低认知负荷、恐惧情绪-高认知负荷和恐惧情绪-低认知负荷条件下完成风险决策任务。结果:篮球运动员在风险决策任务中的框架效应主效应显著(F=44.66,P<0.001);认知负荷、情绪类型和框架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4.50,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低认知负荷条件下,处于愉悦情绪的篮球运动员正框架风险决策得分与负框架无显著差异,其余条件下正框架风险决策得分显著低于负框架。结论:情绪影响篮球运动员风险决策框架效应受认知负荷调节,愉悦情绪条件下,低认知负荷减弱了框架效应;在高认知负荷条件下,恐惧情绪下的篮球运动员风险决策框架效应具有减弱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2021年05期 v.36;No.173 569-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1K]
- 花楷;
加快体育新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的平衡与充分是体育领域应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战略选择。以体育新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交叉学科分析等研究方法,界定体育新经济内涵,剖析体育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学理逻辑和现实困境,进而探索实现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的平衡与充分的路径。当前体育新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面临创新难、融资难、支撑难、融合难、盈利难五方面的现实发展困境。体育新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为:转换新动能:从要素投入到创新驱动,以"人才红利"接棒"人口红利";构建新平台:以"新基建"支撑新融合,转"数字鸿沟"为"数字红利";营造新环境:深入推进"引进来""走出去""放管服";奠定新基石:完善体育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为融资估值提供新测度。
2021年05期 v.36;No.173 574-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 王晨曦;李海杰;
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区域体育产业协作迈向新高度的重要发展方式,也是打造体育产业增长极的重点区域。从政策效果评估的视角出发,将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布局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2009—2017年230个地级市的强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通过评估长三角体育产业协作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净效应和作用机制,判断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的预期效果。结果显示:(1)长三角体育产业协作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2)在政策实施后,长三角体育产业协作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逐渐加强,但该影响具有明显的滞后期,滞后期约为2年;(3)区域发展水平会影响长三角体育产业协作对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因此,依据长三角体育产业协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区域体育产业一体化的政策效应和集聚经济,判断出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将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2021年05期 v.36;No.173 581-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 程美超;王舜;
政策评价是体育产业政策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的前提,也是我国体育产业政策调整与优化的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PMC指数模型,以135部体育产业政策为研究样本,利用ROSTCM工具建立体育产业政策社会网络图谱,依据关键词和高频词构建PMC指数评价体系,对8部典型的体育产业政策进行评价。PMC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总体设计较为合理,8部政策中有5部的PMC指数评分达到优秀级别,有3部为可接受级别。但同时,PMC曲面及凹陷程度指数表明,我国体育产业政策仍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包括政策内部分化明显、政策效力较为单一和激励保障措施不足。
2021年05期 v.36;No.173 590-593+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9K]
- 杨祥全;王立峰;
历经千年发展的中国武术,文化底蕴丰富,价值多元。不同的时代,对武术价值的开发、侧重点各有不同。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是一个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是一个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时代。在这样的新时代,适应《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五大战略"的实施,中国武术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竞赛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交往价值等日益凸显,成为中国武术的显性价值。
2021年05期 v.36;No.173 594-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 朱罗敬;汤立许;肖丽;肖婷;
遵循"基于体育非遗进校园已有研究理论的应然启发→体育非遗进校园的案例比较→总结当前校园体育非遗传承的实现逻辑→再优化校园体育非遗的传承机制"这一主要脉络,应用深度访谈法和实地观察法,考察A市两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体育非遗传承效果。从校园非遗传承效果上看,两所学校分别呈现出"悬浮"与"嵌入"状态。通过比较分析,剖析两所学校在面临相似外部困境环境中所做出不同应对策略背后的内在逻辑,提出以多部门政策协同为机制核心、以多重价值激励作为校园内生性动力激发点、以体育院校作为外部智库支撑力量、以多元社会主体积极参与营造传承氛围等四个维度优化校园体育非遗传承机制。
2021年05期 v.36;No.173 600-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 高亮;麻晨俊;王家宏;
由于张之江后半生主要致力于武术事业并产生了广泛的历史影响,使其成为中国体育史研究的典型人物。在史料蒐集与整理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比较法、文本分析法、口述史法和逻辑归纳法,以张之江爱国之志为主线,从人物生平视角立体化的对张之江与中国近代武术进行研究。张之江与中国近代武术的缘起在于,早年投身军旅志在强国,厉行戒烟旨在强种,中年时,张之江始认中国武术是实现爱国之志的重要手段。基于此,张之江以武术教育为着力点,发起成立并创办了中央国术馆及其体育专科学校,对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政协会议上建言新中国武术发展。从张之江生平的爱国之志来看,中国武术使张之江一生热忱爱国的核心价值观得以升华,并且在积极探索武术教育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为中国现代武术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1年05期 v.36;No.173 608-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 杨峰;张斌;张恒波;曹胡丹;
群众性舞蹈源于原始人的劳动之舞,而后逐步演变为技能之舞、探知之舞、专职之舞、文化交流之舞、多元之舞、大众之舞,高度体现群众性舞蹈"源于大众之舞—远离大众之舞—回归大众之舞"的历史演进;揭示群众性舞蹈从大众—精英—大众的历史层级变迁,从居民—超人—凡人的剥离自我的角色调换,从娱己—娱他—娱己的价值取向;阐释从艺术回归初始美,从剧场重返大地上,从节庆遍布每一天,从精英复归百姓家的大众中心。认为新时代广场舞是群众性舞蹈回归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载体,是人们幸福美满生活的自信图景映射,具有"四自""四非""四性""四化"的特征,是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大众强身娱己的群体性舞蹈。
2021年05期 v.36;No.173 614-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