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树明;季浏;
选取40名运动员为被试,使用RSVP序列和CRT任务为研究范式,采用不同刺激目标延搁的试验设计,探讨运动员在内隐学习的不同阶段对不同序列反应时和反应准确性的影响,从而揭示运动员在不同内隐学习过程中注意瞬脱的特征。结论:(1)运动员在进行RSVP序列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内隐学习效应;(2)运动员对快速目标刺激表现出典型的注意瞬脱现象,当2个目标相隔212 ms左右最为严重,在424 ms左右逐渐恢复,较普通人群轻;(3)内隐学习可以减缓注意瞬脱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在注意瞬脱最严重的情境下效果最显著;(4)内隐学习需要注意的参与,弱频的白色分心物刺激很难对有规律的测验序列产生学习效应。
2014年04期 v.29;No.130 281-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 廖鹏;何庆华;彭海燕;李飞飞;邢桂磊;张勇;
目的:观察长时间离心运动过程中和运动后大鼠骨骼肌不同来源ROS与核因子Kappa B(NFκB)核转入的关系。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6只大鼠作为不运动对照(C),安静状态下处死;其余大鼠以25 m/min、-10%跑台运动,分别于运动1 h(E1 h)、运动2 h(E2h)、运动2 h后6 h(E2 h+6)和24 h(E2 h+24)处死动物。结果:(1)E1 h、E2 h和E2 h+24骨骼肌核蛋白p65表达量较C显著提高,E2 h+6核p65表达量较E2 h显著降低;(2)骨骼肌顺乌头酸酶活性在E1 h、E2 h和E2 h+6较C显著降低,在E2 h+6和E2 h+24较E2 h显著提高;(3)E2 h+24骨骼肌H2O2含量较C显著升高;(4)E2 h+24骨骼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较C和E2 h显著提高;(5)各组骨骼肌Mn SOD m RNA表达量无组间差异,但E2 h、E2 h+6和E2 h+24骨骼肌TNF m RNA表达量较C显著提高;(6)血清HMGB1含量C组显著低于E1 h、E2 h和E2h+24;E2 h+24较E2 h显著提高;(7)随运动和运动后时间延长,骨骼肌形态学异常及炎细胞浸润逐渐增多。结论:来自骨骼肌线粒体和呼吸爆发的ROS可能先后分别参与了运动过程和运动后2次NFκB核转入的触发。
2014年04期 v.29;No.130 286-289+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 朱毅然;
为了克服政府作为单一主体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方面的低效率,切实满足广大群众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政府提倡实行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体育界的学者们一致认为,实行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发达国家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成功经验主要有购买活动的制度化、购买过程的竞争性、承接主体的独立性和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我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启示:运用多种措施形成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化局面;培养体育非营利组织综合能力和合理增加其数量让购买过程具有竞争性;修改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承接主体的独立性;构筑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2014年04期 v.29;No.130 290-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 田虹;杨洋;刘英;
体育消费心理机制是消费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嵌入到社会情境的体育消费心理,是体育消费的微观层面,是理解体育消费行为的关键。理解体育消费心理需要考虑个人所嵌入的社会情境,从社会阶层视角分析体育消费行为是体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构建了社会分层视角下体育消费心理模型,基于嵌入理论检验了社会阶层的调节作用,揭示了社会分层背景下体育消费心理过程。通过对全国286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分层等距抽样抽取10个城市进行大样本调查,共得到4 372个有效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分层线性模型(HLM)验证社会分层视角下体育消费心理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验证研究假设。结果显示,体育消费认知、体育消费动机和体育消费体验是影响体育消费意愿的关键变量,且体育消费认知和体育消费动机对体育消费意愿的影响较大。同时,社会阶层作为高层次变量即可以通过调节体育消费认知、体育消费动机和体育消费体验对体育消费意愿的影响间接影响体育消费,也可以直接影响体育消费意愿。
2014年04期 v.29;No.130 296-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 黄志剑;张忠秋;李健;尹佐龙;祝大鹏;
目前有关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模式的研究大都以研究者自身实践经验为基础,采用经验总结或质性研究方法,对提供运动心理服务的过程、内容、途径等因素进行研究,较少采用量化研究方法。为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应用运动心理工作的现有模式和主要影响因素,采用自编中英文版《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工作模式调查问卷》对境内外39名应用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境内20名,境外19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与工作模式有关的"人""环境"和"任务"3个因素,共44个条目,使用频数统计和Chi-square Test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在以上3个因素上2组参与者即表现出一定的相同点,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对上述异同进行总结,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运动心理咨询与训练的服务行业发展、运动心理咨询与训练的服务环境和运动心理咨询与训练的服务内容出发,提出相应建议。
2014年04期 v.29;No.130 304-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 张连成;高淑青;
认知老化是指个体进入老年期后认知功能的衰退过程,即与年轻时相比,老年时的认知功能出现的衰退现象,认知老化的发生是有其脑基础的。身体锻炼对延缓认知老化方面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并且在脑科学研究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证据。(1)身体锻炼通过对某些大脑结构的重塑来影响认知老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于老年人维持大脑灰质和白质容量、白质完整性等方面均表现出积极作用;(2)身体锻炼可以促进与认知功能相关脑区的激活以及功能网络的联结,以维持老年人的认知功能;(3)身体锻炼还可以通过提高大脑神经加工效率来影响脑功能,进而对延缓认知老化起到重要作用。未来研究需要关注身体锻炼对执行控制以外的其他认知功能相关脑区结构以及激活的积极影响,探讨身体锻炼促进大脑特定脑区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以确定身体锻炼对脑功能网络的积极影响,综合使用ERP和f MRI等技术以探讨认知老化相关脑区的特定时间和空间机制,细化锻炼项目设计以确定不同锻炼处方对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等方向。
2014年04期 v.29;No.130 309-312+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 朱泳;高俊;黄滨;何长波;
设计篮球罚球运动情境,观察被试眼动与脑电指标,分析篮球运动员罚球的思维调控特征。随机选取30名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男大学生(运训组)和30名体育教育非篮球专项男大学生(体教组),分组测试罚球过程中的眼动注视时间、眼跳距离和瞳孔变化幅度及脑电θ和β频段功率百分比指标。测试发现,运训组罚球命中次数、眼动注视时间和眼跳距离显著高于体教组(P<0.05),罚球完成时间、瞳孔变化幅度、脑电波θ和β频段功率百分比变化显著低于体教组(P<0.05)。结果表明,罚球时专家运动员对目标点注视时间更长,观察范围更大,以获得更多的目标信息,并进行更深的加工。在未经历专门罚球注视训练的情况下,即使是高水平运动员,也存在着常见的个人动作细节差异;采用简单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的注视训练能够有效减少这些个人差异并提高命中率。所有被试罚球都表现出联合多重感觉,而不仅依赖视觉,但专家运动员的注意趋向于集中在视觉和右侧肢体。专家运动员思维调控过程心理能耗更为节约,任务负荷较低,对信息加工更为精细,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更为准确的投球。
2014年04期 v.29;No.130 313-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 王岗;王柏利;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武术模仿西方体育的发展历程,使中国武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困境。"我是谁"文化身份的迷失、"依靠谁"路径选择的彷徨、"为了谁"发展目标的缺失,是困扰当前中国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所在。站在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高度,从中国文化的立场出发,厘清中国武术"我是谁"的本源问题,确立依靠中国文化、中国模式、走中国道路的发展路径,明确为了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探索中国武术在提升文化软实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的地位与责任,是解围当前中国武术发展困境,实施中国武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2014年04期 v.29;No.130 319-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 胡万祥;
采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法,从逻辑上将以套路为主要技术对武术套路的传统武术对技击的超越进行梳理,为武术套路的技击性判断提供新的思路。研究认为,由于对武术技击性定位模糊造成运用纯粹的技击标准来限定以套路为主要技术传承方式的传统武术、使用技击功能来评价武术套路,产生对武术技击性的严重误读。首先,技击是技为"击"的实用术,追求"击必中,中必摧"的目的,而传统武术是击为技的验证与注释,形成在目的上的超越;其次,技击是以实用为标准,而传统武术"打、练、养"多种标准并存形成从评价标准上超越;再者,技击只是纯粹的"击杀术",而传统武术受到诸多"戒律"的限定形成从道德伦理上超越;最后,技击讲究"因敌而动"的随机变化,而传统武术套路呈现更多预先规定的程式化特征形成从形式上超越。认识到这些传统武术由血腥厮杀到文明修炼的4种超越,一方面有利于思考武术套路相关理论问题,同时也有助于从整体上设计更加符合传统武术特点的发展模式。
2014年04期 v.29;No.130 326-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 杨磊;
国际体育仲裁院的实体法律适用与一般法律适用理论以及国际民商事仲裁的实践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国际体育仲裁院针对不同的仲裁程序设置了不同的实体法律适用规则;当事人在选择法律时,存在隐性限制;在适用法律的形态上,体育规则和国际体育仲裁院的自身判例成为独特且重要的方面;瑞士法成为适用范围最广的国家法;存在国家法的"适而不用"以及仲裁庭自由裁量权在不同仲裁程序中的大小分布现象。这些特殊性的形成,缘于国际体育法法律规则体系建构的特殊性、国际体育规则适用的至上性、体育法律关系性质的双重性、体育争议的类型化与趋同化,以及争议解决途径的相对集中性。客观而言,国际体育仲裁院的实体法律适用机制是一个充分建立在国际体育社会的特殊性与实践需要基础上的自治机制,但也从侧面体现出国际体育法之治存在体育规则和欧洲法律体系之治不平衡的一面。
2014年04期 v.29;No.130 330-335+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 刘宇;
探究足球比赛中控球率不同时,对球员体能和技术表现的需要及影响,对球队制定训练计划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数据的获得是借助多台高速摄像机、计算机追踪系统。研究表明:在不同控球率的比赛中,体能类指标中的跑动总距离和高强度跑距离没有明显区别;高控球率球队有球高强度跑动要高于低控球率31%,而低控球率球队无球高强度跑动距离则要超出高控球率22%;高控球率队球员传球次数比低控球率队多44%,这种优势同样体现在成功传球次数、接球次数、触球次数、射门、运球和攻入对方最后1/3防守区域次数等;中后卫在低控球率时的高强度有球跑动距离要少于高控球率33%,而边后卫、前锋和中场队员在低控球率时,高强度无球跑动要多于高控球率同位置的队员,有球高强度跑则要低于高控球率同样位置的球员。技术指标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在采用高控球率打法时,场上所有位置球员传球和接球的总次数要明显高于低控球率的打法。结果表明:控球率对球队的整体跑动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高强度跑动数据和一些技术因素的运动表现有较明显的影响;球队控球率不同时,特定位置球员的跑动和技术指标会产生明显的变化。
2014年04期 v.29;No.130 336-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 曲鲁平;赖勤;王健;郑丽丽;
运用专家问卷和因子分析法,调查分析第25~30届奥运会我国参赛项目的运动表现与影响因素,旨在探讨我国奥运会参赛项目竞技实力的特征和提升我国竞技体育实力的对策,为新奥运周期运动项目的布局与对策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我国奥运会参赛项目运动成绩呈现上升性、运动项目布局呈现拓展性和男女竞技实力发展呈现均衡性的特征;(2)新奥运周期我国奥运参赛项目布局上应重点发展乒乓球、跳水、羽毛球、竞技体操、举重、游泳和射击项目等优势项目;(3)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文化素养、科技与资金、后备人才与训练因素是制约我国竞技体育项目整体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4)提升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对策主要包括,坚持发展与完善整体方针,建立优势项目学校;拓展项目布局,挖掘、培育浅优势项目;整合体育资源,协调发展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
2014年04期 v.29;No.130 343-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 刘雪芹;
国际体育运动中对兴奋剂违禁运动员的查处与其基本人权的保障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查处兴奋剂违规事件的主要依据《世界反兴奋剂条例》(WADC)一直强调保障运动员基本权益的精神。以往WADC多次强调尊重人权,新修订的2015年版也强调尊重人权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包括比例原则的精神。但在保护疑似服用兴奋剂运动员的人权方面,首先必须明确的是,WADC具有公法和私法混合的性质,也具有习惯国际法的性质,各国政府及其国内的各种实体和个人,尤其是运动员和其他体育参加者都有遵守WADC规则的义务。尽管如此,除非有例外情况,人权法原则上不能适用于体育运动和反兴奋剂制裁。修改后的WADC多次强调尊重人权和比例原则,并在兴奋剂违规认定时的严格责任、处罚过程中的公平听证程序以及兴奋剂处罚机制等方面强化了对运动员人权和基本权益的保护。另外,国际体育仲裁院(CAS)在其兴奋剂争议裁决中也多次强调尊重人权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并多次引用国际人权公约的基本原则以保护运动员。鉴于国际体育运动中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最高管理机构性质以及在其制定的WADC中规定CAS享有最高的管辖权,因此CAS是兴奋剂管理中的最高裁决机构,在保护兴奋剂违规运动员的基本人权方面,国际体育界还需要CAS的解释和密切合作。
2014年04期 v.29;No.130 347-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 陈爱国;赵莉;李焕玉;颜军;殷恒婵;
目的:如何促进儿童执行功能发展,已成为多学科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旨在探讨不同强度短时篮球运球训练对小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为选用适宜体育运动改善小学生执行功能提供试验证据。方法:以扬州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篮球运球强度分为小强度组、中等强度组、大强度组和对照组,使用Flanker任务、1-back任务、More-odd shifting任务全面评价1次30 min篮球运球训练干预试验前后小学生执行功能的抑制、刷新和转换3个子功能的变化。结果:1次30 min不同强度篮球运球训练对小学生执行功能的效果不同。抑制功能:中等强度组>大强度组、小强度组>对照组;刷新功能:中等强度组、大强度组>小强度组、对照组;转换功能:中等强度组>大强度组、对照组、小强度组。结论:1次30 min不同强度篮球运球训练对小学生执行功能均有积极影响,但效果存在差异,中等强度篮球运球训练对小学生执行功能改善效果最好。
2014年04期 v.29;No.130 352-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 聂应军;吕万刚;
9~10岁阶段身体素质科学化训练是构建男子体操后备人才科学梯队的关键,亦是男子体操选手后续发展高难动作的物质基础,而目前相关研究匮乏。运用特尔菲法、测试与AHP等方法,构建我国9~10岁男子体操选手身体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时评价,旨在为监控与提高该阶段体操选手身体素质的训练质量提供指导。结果表明:(1)指标体系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5个1级指标和16个2级指标,5个1级指标的权重依次为0.251 3、0.206 0、0.164 2、0.188 1和0.190 4,权重系数较好地诠释了整个指标体系的内涵;(2)目前机体耐乳酸能力、肩部柔韧性和上肢屈臂推撑力量整体发展较好,上肢慢用性拉引力量、空翻的动作速度与位移速度整理水平有待提高,灵敏素质是薄弱环节;(3)训练内容规划上,该阶段应着重加强力量、柔韧、速度、灵敏的训练;(4)发展策略上,下一阶段应注重加强灵敏素质、专项腰腹力量与位移速度的训练。
2014年04期 v.29;No.130 356-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 姜迪;朱文斐;曹建民;谢敏豪;郭娴;孙宇亮;
目的:通过问卷和健康体检调查不同PA水平40~49岁高校女性教师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为高校女性教师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高校宣传招募415名40~49岁女性教师,采用IPAQ问卷调查日常PA水平后按PA不同分为高(H组)、中(M组)、低(L组)3组,测试身高、体重、腰围、BMI、体脂百分数、血压、PWV和ABI,抽取空腹静脉血测试血脂、血糖指标;采用递增负荷试验测试最大摄氧量,监控递增负荷运动中心电血压变化情况,评价运动中心血管风险。结果:M组和H组的BMI、体脂百分数较L组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血糖均较L组显著性降低(P<0.05),M组和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测试时,完成运动时间和最大心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VO2max较L组显著性升高(P<0.05),H组VO2max较L组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运动测试中,M组ST段异常人数比例显著少于其他2组(P<0.05),但H组血压异常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同时,M组ST段下降幅度低于其他2组,QTC变化更平稳。结论:40~49岁高校女性教师随着PA的增加,可增强心肺耐力,减少安静时心血管风险因素;运动中,中等水平PA高校女性教师ST段下降的幅度较小,QTC变化较平稳,发生心电血压异常的几率最低,说明中等水平PA可通过改善运动中心脏功能增强心血管的调节,减少运动中心血管风险。
2014年04期 v.29;No.130 360-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 李秀娟;秦旸;
运用专家问卷调查法及层次分析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赛前机能综合评价体系进行构建。确立评价体系一级指标5个:骨骼肌机能、氧运输机能、物质代谢机能、激素调节机能和神经调节机能,权重系数依次为0.106 158、0.530 819、0.032 894、0.202 101和0.128 028;二级指标11个:肌酸激酶、最大摄氧量、心率恢复速率、血红蛋白、血尿素氮、体脂百分比、尿比重、血清睾酮、血清皮质醇、反应时和紧张度指数,权重系数依次为0.106 158、0.316 512、0.124 729、0.091 171、0.020 226、0.004 886、0.007 782、0.101 051、0.101 051、0.064 014和0.070 415,制定女足运动员赛前机能评分标准与等级。运用评价体系对国家女足运动员赛前机能进行综合评价,12名检测运动员中1人优秀,2人良好,其他处于一般或欠佳状态,突出问题是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血红蛋白以及尿比重的评分较低,表明国家女足运动员赛前机能恢复效果欠佳,整体赛前机能并未达到最佳状态。
2014年04期 v.29;No.130 365-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