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报告

  • 基于体育锻炼的阶段变化模型干预对肥胖小学生自我效能、自尊及体重影响的研究

    杨剑;季浏;杨文礼;金杰;

    以阶段变化理论模型(TTM)为基础,采用类试验研究法对随机抽取的4~6年级34名肥胖小学生为试验对象,对其自我效能、自尊水平及BMI值运用变化阶段量表、自我效能量表、自尊量表进行基线调查与评估(T0)并依据此结果实施基于体育锻炼的TTM模型干预,并在指导干预后的第1个月(T1)、第3个月(T3)及第6个月(T6)测量试验对象的自我效能、自尊及BMI值。结果:肥胖小学生从T0~T6时间点的自我效能及自尊在不断增加;自我效能除T1与T0相比不具统计学意义,其余时间点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自尊水平仅在T6与T0、T6与T1相比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对象随着锻炼行为不同阶段的向前推进,其自我效能及自尊水平逐渐提升,且不同阶段多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时间点和不同阶段的BMI值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体育锻炼的TTM较长时间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肥胖儿童的自我效能及自尊水平,强化其锻炼动机,使其控制体重和心理健康朝向良心循环发展。

    2014年03期 v.29;No.129 185-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 自由式滑雪运动员曲线滑道段内空气动力特性的CFD研究

    夏娇阳;韩秀华;马毅;王新;

    目的:为了探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在跳台上滑行时的空气动力学特征,为出台速度的计算提供空气动力学参数。方法:根据逆向建模理论,对我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徐梦桃在曲线滑道中所受的空气动力特性创建自由式滑雪运动员曲线滑道段内的实体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三维虚拟设计软件建立运动员绕流流场的空间模型,并用CFD方法模拟运动员于曲线滑道中的绕流流场。结果:在曲线段,运动员所受的升力可忽略,而阻力值相对较大不能忽略;出台斜坡和立壁的角形区域内会形成涡流区。结论:(1)证明了CFD方法在研究自由式滑雪助滑阶段空气动力特性研究中的有效性;(2)在出台斜坡和立壁的角形区域内形成的涡流区对运动员起跳出台的速度以及稳定性有负面的影响;(3)临近曲线滑道末端时,空气阻力与运动员自身重力的切向分量相当,因此会产生较大的切向加速度,在阻力和自身重力切向分量共同叠加下,运动员的滑行速度会迅速衰减。

    2014年03期 v.29;No.129 190-192+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 运动疲劳可能通过激活海马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降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孙丽娜;刘晓莉;乔德才;

    目的:观察反复力竭运动对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形态及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 beta,简称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fatctor-alpha,简称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r type Nitric-Oxide Synthase,简称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G)和运动疲劳组(EG),CG大鼠常规饲养不进行跑台运动,EG大鼠进行反复7天递增负荷的力竭跑台运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形态和激活水平,通过半定量PCR技术检测海马组织IL-1β、TNF-α及iNOS mRNA的表达,并使用Y迷宫主动回避行为学检测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与CG相比,EG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体积较大、胞体变圆、突起增多并且染色变深,统计学分析阳性细胞面积和染色消减灰度值均显著高于CG(P<0.05,P<0.01),IL-1β、TNF-α及iNOSmRNA的表达水平也显著性高于CG(P<0.01),并且EG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CG大鼠显下降(P<0.05,P<0.01)。结论:反复力竭运动后,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处于激活状态,海马内炎症因子释放增多,并伴随有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提示:运动疲劳所致海马小胶质细胞的大量激活可能是引发神经炎症反应,进而降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4年03期 v.29;No.129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 回归原点的反思:中小学武术教育务实推进研究

    王晓晨;赵光圣;张峰;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参与观察等研究方法,基于文化、社会、教育、历史等学科理论对现阶段中小学武术教育的不足进行了原点性反思。研究认为,国家政策的小心翼翼与富有弹性致使其对中小学武术教育的支持呈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态势;操作层面上,围绕教学实践的"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的问题长时间缺乏实质上的提升:武术文化教育的可有可无与不接地气、技术教学的不合时宜与适得其反;师资的短缺与应有水平的难以维持;传统教法的抛弃与现代教法的祛魅等是影响中小学武术教育务实推进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改进策略:外部的加大中小学武术教育政策支持力度;内部的重视科学传授武术理论、构建"一校一拳打练并进"的技术教学内容与"强化套路突出技击"教学模式、明确师资身份的特殊性和荣誉感、教法的"返魅"是务实推进中小学武术教育的顶层设计,以期为后续改革提供启蒙式的智力支持。

    2014年03期 v.29;No.129 197-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专题研究

  • 我国体育法学理论生成方式研究

    陈荣梅;孙国友;

    理论生成方式,是研究者在构建理论时采用的逻辑思路、分析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等,学科理论品位提升与否,在某种程度上与研究者对于理论生成方式的意识、理解及运用密切相关。梳理我国近30年来体育法学的研究成果发现,从理论来源这个维度看,我国体育法学理论生成方式可以分为"外生型"和"内生型",即研究所需的主要理论依据来源于其他学科或理论,主要来源于国外研究成果,以及基于体育法学学科或体育法的内在属性进行的理论研究;从研究是以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点还是以建构理论出发点这个维度来看,体育法学理论生成方式可以分为"实践型"和"理论型",即理论因体育实践的需求而产生,分析方法以理论思辨为主,以理论为研究的出发点;以理论关涉的时间为区分维度,可以概括出"前瞻型"与"回溯型"2种理论生成方式,即"着眼未来"与"追溯历史"的理论生成方式。学科理论生成并不是沿着单线轨迹进行的,各生成方式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和重叠,所总结的理论生成方式未能将体育法学所有的理论生成方式都囊括在内。无论哪种生成方式,都是体育法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路径,不存在好坏高低的价值评判,旨在抛砖引玉,与学界同仁共同探讨这一关涉学科发展的基本问题。

    2014年03期 v.29;No.129 203-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 古希腊罗马:体育法制文明的先驱

    赵毅;

    体育法的历史和体育的历史同样久远。古希腊罗马时代是体育法制文明的先驱,出现了包括法律、传统和习惯的各类规制体育活动、体育比赛与体育生活的法律规范。古希腊是古代体育法的萌芽时期,各个希腊城邦参加奥运会的规矩、奥运会自身的比赛规则、城邦对体育行为的管理等分别构成了体育国际法、体育自治法和体育国内法最早的雏形。这一时期,体育法有多样性、体育性和实践性3大特点。在古罗马,尤其是优士丁尼时期,体育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立法者将体育法融入罗马市民法,规定了体育不同于娱乐的特殊地位和运动员的特别法律身份。与古希腊相比,古罗马的体育法在形式上较为单一,主要以体育国内法为主,但展现了较高的立法技术,具有早期的军事性、后期的娱乐性和全面的社会性特征。研究表明:(1)古代体育法客观存在,并经历了从萌芽到发达的过程;(2)古代体育法具有厚重的历史基础,它们是历史地形成的;(3)以古希腊罗马体育法为代表的古代体育法制文明奠定了现代体育法的论域基础。

    2014年03期 v.29;No.129 209-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 论国际体育仲裁院实体法律适用机制的特殊性

    杨磊;

    国际体育仲裁院的实体法律适用,与一般法律适用理论以及国际民商事仲裁的实践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国际体育仲裁院针对不同的仲裁程序设置了不同的实体法律适用规则;当事人在选择法律时,存在隐性限制;在适用法律的形态上,体育规则和国际体育仲裁院的自身判例成为独特且重要的方面;瑞士法成为适用范围最广的国家法;存在国家法的"适而不用"以及仲裁庭自由裁量权在不同仲裁程序中的大小分布现象。这些特殊性的形成,缘于国际体育法法律规则体系建构上的特殊性、国际体育规则适用的至上性、体育法律关系性质的双重性、体育争议的类型化与趋同化,以及争议解决途径的相对集中性。客观而言,国际体育仲裁院的实体法律适用机制是一个充分建立在国际体育社会的特殊性与实践需要基础上的自洽机制,但也从侧面体现出国际体育法之治存在体育规则和欧洲法律体系之治不平衡的一面。

    2014年03期 v.29;No.129 215-220+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 运动员越轨行为的成因、演化趋势及控制对策研究

    耿雷;吕玉萍;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研究运动员越轨行为的成因及控制,在明确运动员越轨行为概念的基础上,将运动员越轨行为分为谋取利益型、情绪宣泄型、资格作弊型和滥用兴奋剂型4种,从社会和心理2个方面探讨一般越轨行为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运动员越轨行为的实际情况,将运动员发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归为没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运动员的权力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和运动员的成长过程发生偏颇3个方面。但是,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体育比赛变得更加激烈,越轨行为的手段又呈现更加隐蔽和扩大化的趋势,严重扰乱了体育竞赛的环境,甚至造成集体或个人形象的损害。为防止以上危害的发生,提出以下防范措施:(1)加强体育行业规范制度建设,用正确的体育道德精神引导运动员参与体育训练与比赛的行为意愿,防止越轨行为的发生;(2)加强体育道德教育,树立公平竞争思想;(3)切实保护运动员的合法权益,减少利益损益型越轨行为的发生;(4)加强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其文化水平和道德标准,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运动员,并自觉抵制越轨行为的发生;(5)对于既违反体育比赛规则又触犯法律的越轨行为要寻求法律支持等措施。

    2014年03期 v.29;No.129 22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博士(生)论坛

  • 注意焦点的追加反馈对脚内侧传球准确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谭嘉辉;张杰;赖勤;

    目的:调查不同注意焦点的追加反馈对初学者脚内侧传球准确性的影响。56名大学生被随机分成4个组:外部注意焦点*描述性反馈(组1)、外部注意焦点*处方性反馈(组2)、内部注意焦点*描述性反馈(组3)和内部注意焦点*处方性反馈(组4)。技能掌握阶段包含5个组块的任务练习,1周后进行保持和迁移测试。在技能掌握阶段,按33%反馈频率向参与者提供反馈,而保持和迁移测试中无反馈。结果:(1)在技能掌握、保持和迁移测试阶段,注意焦点类型或追加反馈方式对初学者传球准确性的表现都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即与内部注意焦点相比,外部注意焦点更利于传球的准确性,与描述性反馈相比,处方性反馈提高传球准确性的优势更大;(2)注意焦点类型和追加反馈方式的交互作用在技能掌握阶段对初学者传球准确性的影响差异显著,且组2的表现最好。结论:(1)在技能掌握、保持和迁移测试阶段,外部注意焦点或处方性反馈更能促进初学者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表现;(2)在技能掌握阶段,不同注意焦点的追加反馈对初学者运动技能学习的表现产生了不同影响,且外部注意焦点和处方性反馈组合的效果是最好的。

    2014年03期 v.29;No.129 226-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 基于扎根理论的优秀赛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结构研究

    祝捷;王长生;陈彦端;张帆;周强;邱宜均;

    "一体感"是运动员长期训练与比赛形成的专项心理能力,是保障运动员发挥最佳竞技状态的基础。赛艇运动要求运动员在划行过程中对人、艇、桨、水具有良好的协调和控制能力。在赛艇日常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多使用"人艇合一"的感觉来描述对自身状态、动作技术和艇、桨的良好控制与清晰的认知,并对其自身竞技水平的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赛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的结构特点,运用扎根理论,对来自湖北和广东省赛艇运动队的24名赛艇运动员与6名教练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对访谈结果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得出赛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的结构包括:感知控制艇身能力(艇速感、艇平衡感、艇噪音感、艇滑座感、艇吃水感)、感知控制桨能力(桨出入水感、桨力感、桨频节奏感、桨叶位置感)、感知掌控对手能力(对手位置感、对手体力感、对手节奏感、对手战术感)和感知掌控队友能力(队友节奏感、队友协同感、队友战术感、队友体力感)4个大范畴和17个小范畴,并且它们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反映赛艇运动员对自身技术动作控制状态的感知能力,为赛艇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提供核心动力。

    2014年03期 v.29;No.129 232-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 生命教育视阈中我国体育教学现状的思考

    舒宗礼;王华倬;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一种倡导关注生命的完整性(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自由性与独特性,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生命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采用文献资料法从人的生命是由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构成的完整生命出发,阐释生命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对我国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现象进行检视,并简陈其回归途径。认为,体育教学是以学生的生命存在为逻辑起点,以生命发展为逻辑主线,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追求生命完善为落脚点的教育实践活动。我国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侧重表现在学生自然生命的"去兽性化"、精神生命的"去个性化"和社会生命的"去责任化"。为此,体育教学须以学生的生命存在为逻辑起点,尊重和敬畏生命,以生命发展为逻辑主线,理解和感悟生命的真谛,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追求学生生命的自由、全面发展,促进体育教学的生命回归。

    2014年03期 v.29;No.129 237-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 城市农民工子女体育社会资本的结构:经验数据的探索与验证

    孙中芹;赵溢洋;王清玉;刘一民;

    社会资本是移民社会融入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为探讨城市农民工子女通过体育运动积累的社会资本的结构,对社会调查数据进行了探索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讨论了结构效度和共同方法偏差。结果表明,社会信任、社会规范、社会凝聚和社会适应4个构念组成了城市农民工子女体育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4维度结构具有较佳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共同方法偏差未对研究结果造成严重影响。社会信任、社会规范、社会凝聚和社会适应4个构念共同预测了城市农民工子女的体育社会资本,这种社会资本因城市农民工子女社会网络结构及其嵌入性资源的特殊性而区别于其他群体的体育社会资本。

    2014年03期 v.29;No.129 241-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研究报道

  • 不同背景干扰对儿童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以相同动作程序任务为研究视角

    夏忠梁;张英波;

    目的:基于GENTILE的2阶段学习模型及GUADAGNOLI和LEE提出的挑战点假说的理论观点,探讨在体育教学情境中固定练习、渐进练习和变化练习3种练习方式对儿童学习相同动作程序动作技能的影响,并进一步验证背景干扰效应。方法:选取45名10~11岁儿童初学者作为试验对象,以篮球双手胸前传球作为操作任务,选取绝对误差(AE)、绝对常数误差(ACE)和变异误差(VE)作为评价指标,对3组被试分别进行技能习得测试、48 h保持测试和迁移测试。结论:儿童在动作技能学习初期,采取固定练习有利于儿童提高动作技能表现的一致性,是提高篮球传球动作技能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最佳练习方式;学习相同动作程序动作技能时(只改变相对速度、力量、时间等参数),在选取固定练习方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练习的变异性有利于儿童比赛中篮球传球动作技能表现水平的提高和保持,以及对未来操作情境的适应;渐进练习方式在篮球传球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始终能为儿童匹配最佳功能性难度任务,不仅有利于儿童掌握篮球传球技术动作,而且有利于学习者对不同篮球传球动作技能的记忆表征和动作计划的重新构建,是儿童学习动作技能的最佳练习方式;儿童在学习相同动作程序动作技能时没有出现背景干扰效应。

    2014年03期 v.29;No.129 247-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 AMPK/Sirt1信号通路在运动调控骨骼肌质量中的作用

    邱守涛;崔迪;卢健;陈彩珍;

    Sarcopenia指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骨骼肌质量、力量及功能逐渐下降的现象,它的发生增加了老年人的健康维护成本,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Sarcopenia的病理生理过程非常复杂,涉及细胞凋亡、氧化应激、蛋白质合成减少、骨骼肌废用、炎症反应、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并与骨骼肌质量控制(蛋白质质量控制和肌纤维数目控制)失衡密切相关。AMPK(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irt1(silencing information reg-ulator1)是机体内重要的能量代谢感受器,可感知体内的能量代谢状态,通过改变下游分子的基因表达或活性调节机体能量代谢过程。AMPK/Sirt1信号通路通过对细胞自噬、细胞凋亡、细胞增殖与分化、骨骼肌蛋白合成与降解、炎症反应等过程对的调控影响骨骼肌质量与功能,这可能与机体衰老过程中Sarcopenia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运动可促进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增加机体的瘦体重,达到预防和治疗Sarcopenia的目的,但运动所引起的AMPK/Sirt1信号通路及其调控下游细胞事件的适应性改变与Sarcopenia的内在联系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对AMPK/Sirt1信号通路与骨骼肌蛋白合成、降解和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的关系及其运动调控进行综述,以期深入了解运动、AMPK/Sirt1信号通路与Sarcopenia的内在关系,旨为Sarcopenia的运动防治提供新思路。

    2014年03期 v.29;No.129 255-258+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 8周低强度有氧运动可能通过Toll-4/NF-κB途径提高缓解期炎症性肠病疗效

    王晨宇;

    目的:观察8周低强度有氧运动对缓解期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9名缓解期IBD患者分为运动组(n=14)和对照组(n=15)。运动组进行8周有氧运动,对照组保持日常习惯。检测8周治疗前后,Toll-4/NF-κB途径活性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试验前比较,运动组试验后血浆IL-6和TNF-α含量,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 mRNA和蛋白,NF-κB p65 mRNA以及核NF-κB p65蛋白水平均下降(P<0.01);对照组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运动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率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缓解期IBD患者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并下调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2014年03期 v.29;No.129 259-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 心肺健康特征指标有氧耐力训练效果的遗传预测标记研究进展

    周文婷;

    运动训练后个体的机能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环境和遗传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起决定作用。某一群体可能因携带特定基因型对运动训练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从而表现出更好的训练效果。训练效果的遗传学研究已开展40余年,在有氧耐力训练效果的个体差异领域,研究最系统,成果也最丰富,但有关心肺健康特征指标有氧耐力训练效果的遗传预测标记研究方兴未艾。为此,综述了迄今为止该领域的候选基因法及全基因组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和研究方向。综述后发现,40余个基因的愈百位点/单体型与我国北方汉族人的有氧耐力训练敏感性相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等18个候选基因的作用则有待商榷。在全基因组研究中,训练后在50 W功率输出水平下每搏量(SV50)和亚极量运动心率(HR50)分别与驱动蛋白家族成员5B基因编码区内的rs211302和位于cAMP反应元件连接蛋白1基因座5’区的rs2253206及rs2360969相关联;通过将转录物组学与基因组学技术结合,获得了11个可共同影响23%VO2max训练效果变化量的SNPs;而在多个HERITAGE项目研究中,则分别发现了与45%的VO2max训练效果个体差异显著相关的16个SNPs,100%影响HR50训练效果个体异质性的9个SNPs,以及20%影响20周标准耐力训练后60%VO2max强度运动下摄氧量(△VO260)的13个SNPs及单体型。

    2014年03期 v.29;No.129 264-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 12周下坡跑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髓脂肪组织容量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江大雷;刘海涛;

    目的:探讨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髓脂肪组织容量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15只9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去卵巢+运动组(OVX+EX),每组5只,OVX组和OVX+EX组行去卵巢手术,SHAM组只切除卵巢周围少量脂肪组织。OVX+EX大鼠进行12周跑台下坡跑运动,跑速为18 m/min,每天运动时间为45 min,每周5天。12周后,取右侧股骨进行骨密度测定,取左侧股骨远侧干骺端制成石蜡标本,苏木素-伊红染色(HE)用于观察骨髓病理学改变,计算骨髓脂肪组织容量百分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CD34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骨髓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组大鼠骨密度显著下降(P<0.05),提示骨质疏松造模成功;股骨干骺端骨髓脂肪组织容量百分比显著增高(P<0.01),骨髓MVD显著降低(P<0.01);OVX+EX组大鼠骨密度、骨髓MVD均高于OVX组(P<0.05),骨髓脂肪组织容量百分比显著低于OVX组(P<0.05)。结论:12周下坡跑运动可以有效抑制大鼠去卵巢后骨密度的下降,降低骨髓脂肪组织容量,提高骨髓微血管密度。

    2014年03期 v.29;No.129 268-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 世界男子手球队参赛7项实力指标评估法的构建与运用

    王珽珽;范婕;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1年世界男子手球锦标赛各队共95场比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目的在于试图构建世界优秀男子手球队临场技战术能力的评估方程,从而为教练员指导训练、运动员参加比赛等制定决策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男子手球队训练的13项宏观指标与7项微观指标对世界男子手球队科学训练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可操作性;(2)判别分析方法对世界男子手球队各项技战术的处理效果较好,而且还筛选出了7个对比赛胜负影响最大的关键性因子;(3)依据7个因子构建了可预测比赛优胜的判别函数方程,其预判方程的准确率高达94%,且外带检验准确率也高达93%以上;(4)首次建立了男子手球队参赛实力7项指标评估法,并且对其进行了验证,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从事手球项目的教练员可以参照宏观与微观指标、预判方程以及评估标准等,对球队的参赛实力情况进行定量评价与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对球队的竞技情况做出科学的诊断,以便在训练、比赛中做出科学的调整与改进。

    2014年03期 v.29;No.129 272-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 天津体育学院学者——博士生导师

    <正>刘志云教授,男,中共党员,1960年12月出生。1982年本科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9年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毕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8年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研究专长为足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育发展战略研究。1992年评

    2014年03期 v.29;No.129 180+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 本期导读

    <正>阶段变化理论模型(TTM)是重要的促进健康的理论发展模式,该理论在锻炼领域已有较为有效的运用,但将TTM运用于体育锻炼行为管理和心理健康干预的研究较为鲜见。本研究以体育锻炼的阶段变化模型为理论基础,对处于不同锻炼阶段的肥胖小学生采取相应举措,并在不同时间点和锻炼阶段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以探索一种实用、易操作的肥胖小学生心理健康行为及体重控制模式,提高儿童锻炼的自我效能感,改善其自尊水平,对增强肥胖小学生的积极锻炼行为和减少小学生肥胖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研究预示:基于

    2014年03期 v.29;No.129 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