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仲林;汤立许;
文化影响力是衡量和展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以软实力为切入点,强调了软实力研究的重要性,阐述了在各国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和博弈下,武术文化传播的意义,着重剖析了武术文化传播的各种障碍。即武术文化穿透力障碍是过于抽象的武术深层文化;武术文化渗透力障碍是重自我修炼,轻向外传播;武术文化认同力障碍是重领会、轻实证;武术文化形象力障碍是重礼仪、轻细节;武术文化创造力障碍是重传统、轻创新;武术文化先导力障碍是重正宗、轻现代。这些思想和理论导致了武术发展过程更多地体现"教条的、保守的、泥古的"成分占据主要地位,形成了"对传统的盲从,对古贤的遵循"。通过梳理和识别武术文化传播障碍要素,以期在武术文化传播中更凸显它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2009年05期 v.24;No.101 379-382+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冯燕;魏真;
对武术套路运动员6周比赛应对策略积极心理学干预进行试验研究,旨在提高运动员的竞技心理能力;促进积极心理学在运动训练竞赛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控制组而言,干预组运动员经过6周积极心理干预后,比赛临场预备时的应对策略中"比赛准备"的句子比例显著高于控制组;干预组前测与后测对比:竞赛策略量表中的"自我谈话"策略和"自动化"策略的得分显著提高,控制组没有显著性变化;干预组运动员比赛成绩平均总分显著高于控制组。对运动员比赛应对策略的积极心理干预可以启发运动员建立比赛行为程序,有效调节心态,稳定发挥运动技术水平;人格特征和认知的积极干预启发运动员认识自己,明确目标;面对问题积极评价,积极应对。
2009年05期 v.24;No.101 383-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范文杰;王晓玲;
外显认知与内隐认知是运动技能认知的两种模式。外显认知是指一种是有目的、受意识控制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并采取一定策略来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人们学习运动技能的主要认知模式。内隐认知是指无意识认知,它包括内隐记忆、内隐学习及内隐知觉等认知范式。在运动技能的外显认知中,当指导者提供的外显指导具体且准确,与学习者所要探寻的规则一致时,将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否则将起到阻碍作用。复杂运动技能的学习更适合于两种认知模式的协同化,即先内隐认知后再外显认知可以使技能学习效果达到最好。
2009年05期 v.24;No.101 388-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郭敏刚;刘同员;胡庆山;
运用问卷调查、比较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不同地区村落农民对北京奥运会的认知情况进行地域上的横向对比分析,并就部分人口学变量下的村落农民对北京奥运会的态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认为,村落农民对北京奥运会的认知程度尚处于较低水平;从村落农民对北京奥运会的态度来看,男性较女性更积极,在年龄结构上,青少年态度最积极,老年次之,中年最消极,在文化程度与家庭人均年收入上,文化程度越高态度越积极,家庭人均年收入越高态度也越积极。
2009年05期 v.24;No.101 392-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倪腊贵;田恩庆;
公民体育权利是人权的基本组成部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公民体育权利的实现和人权事业的发展。当前,我国政府是实现公民体育权利主要推进者,但存在政府行为"失范"等问题,亟需改革;快速发展的生产力为我国公民体育权利实现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但公民可利用的体育物质资源不充分,亟需丰富;不断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实现公民体育权利坚实的法律基础,但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完善。而随着《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实施和社会的进步,公民体育权利势必逐步得到充分的实现,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人权事业的发展,加快我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步伐。
2009年05期 v.24;No.101 395-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倪刚;冯维胜;
我国职业俱乐部在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俱乐部普遍采取公司治理制度,但是在治理结构的深层次方面尚存在许多缺陷。问题主要集中在:集团与行政部门控制、股权结构、机构设置和人事制度安排几个方面。通过对上述问题分析,给出措施与建议,即贯彻政俱分开、推行多元持股、完善俱乐部内部权力配置和健全选聘、激励与约束机制。
2009年05期 v.24;No.101 399-402+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王健;刘文华;曲鲁平;田海丽;刘昱宏;郭玉兰;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天津市竞技体育优势及潜优势运动项目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据此提出了保持和提升其项目群竞赛成绩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主要观点是:第一,天津市目前潜优势项目与优势项目之间整体实力相差较大,同场对抗性项目竞争实力有待加强;第二,后备人才储备不足,优势与潜优势项目有效衔接是当前困扰天津市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第三,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适度调整优势及潜优势运动项目的结构布局,加快推行"科训医一体化"模式的步伐,确保天津市"金牌战略"预期目标的实现。
2009年05期 v.24;No.101 403-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任慧;和金生;
首次以壁龛特性为视角,将我国休闲体育产业集群分为以依托于其他产业类型为主和以依托于大型体育赛事而集聚起来的休闲体育产业集群两大类,研究发现这两类休闲体育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共性——嵌入并依附于其他市场的小壁龛市场特征。那么,如何促进其进一步发展,文章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中的弱关联和强关联,提出了我国壁龛型休闲体育产业集群产生和进一步拓展市场的路径衍生模型。
2009年05期 v.24;No.101 407-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叶楠;王培根;
职业体育竞赛表演业组织治理机制是指导、监管和控制职业体育竞赛表演行业组织运作的制度和方法的一个完整系统。研究我国体育竞赛表演行业组织结构的现状,分析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业组织机制存在的问题,从内部治理以及外部治理的角度给出了相关建议。
2009年05期 v.24;No.101 410-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张莉清;刘大庆;
以近6届奥运会主办国参赛成绩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主办国获取金牌的大项数量、不同项群主办国运动成绩的差异等角度展开深入的分析,结果如下:主办国金牌项目数量多,分布广;室外项目比室内项目更有优势;技能类项目比体能类项目更有可能获得金牌;测量类、制胜类、评分类、命中类、得分类项目主场优势存在差异;多人项目(含双人)更容易取得突破。
2009年05期 v.24;No.101 413-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黄彩华;陈俊钦;陈益光;刘礼斌;林建新;倪国新;
目的:研究24周规律运动对2型糖尿病绝经后妇女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及其与体成分变化和胰岛素抵抗状态改善的关系。方法:将21名受试者(53.67±3.57岁,BMI 26.22±2.89)随机分成运动组及对照组,进行24周运动试验(每周3次,每次70 min)。试验前后测量身体形态指标、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血清脂联素,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运动组体重、BMI、体脂含量、空腹血糖、胰岛素和HOMA-IR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性升高,血清脂联素升高37.57%(P=0.03);与对照组相比,体重、BMI、体脂含量、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HDL-C、HOMA-IR及脂联素水平的变化率有显著的组间差异。运动引起的HOMA-IR水平改善与脂联素水平升高呈显著负相关(r=-0.553,P=0.01)。结论:24周每周3次规律运动显著降低了2型糖尿病绝经后妇女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改善了胰岛素抵抗状态,并使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运动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与脂联素的升高密切相关。
2009年05期 v.24;No.101 415-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 谢旭东;周生旺;孙庆祝;
通过考察体育产业的定义,分析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论建立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的耦合模型,探讨其耦合演化过程,指出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的耦合系统将经历低级协调共生、低级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极限发展、不协调发展和发展崩溃解体6个阶段,并由此得出相关政策与启示。
2009年05期 v.24;No.101 427-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张小林;白晋湘;
我国农村体育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与特征,西方成熟公共产品理论对其具有重要启示价值。帕累托最优理论为创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提供了一种思路,要求在我国农民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与公共决策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并重视需求结构差异和空间布局,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合理确定中央及农村基层政府的体育事权职责与范围。但由于搭便车心理以及我国农民缺乏显示偏好及理性"经济人"假设前提,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次优供给似乎成为合理选择。林达尔均衡既是一种良好需求偏好表达机制与理想供给模式,也是一种较好政治决策途径。虽然其实现条件同样具备理想色彩,但其隐含的社会公正原则和群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民主思想意义重大。而蒂布特模型的迁移偏好与"用脚投票",启示我们重视农民工及其子女体育公共产品资源与服务的均等分享问题,同时推动发展小城镇体育,促进城乡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一体化发展。
2009年05期 v.24;No.101 431-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张文静;邹玉玲;
体育消费成为居民生活中重要部分。运用对数线性分析方法,探讨地区、年龄、性别、文化、职业和家庭月收入6个变量对城市居民是否购买体育物质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居民是否购买体育物质产品的关键因素是性别和家庭月收入两变量,用这两个变量建立Logit对数线性模型即可很好地拟合饱和模型。
2009年05期 v.24;No.101 435-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刘贺;李静;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方法,探讨青少年运动员内隐攻击性的特点与差异情况。结果表明:(1)青少年运动员的攻击性行为倾向具有明显的自动化特征,表现出积极的内隐攻击性态度。(2)青少年运动员的内隐攻击性存在着性别、技术等级、训练年限及项目特点差异;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有更强的内隐攻击性;不同技术水平运动员内隐攻击性的强度无显著性差异;4年以下训练年限运动员的内隐攻击性强度显著高于9年以上的运动员,并呈现出训练年限越长青少年运动员内隐攻击性强度越弱的趋势;集体项目运动员比个人项目运动员有更强的内隐攻击性。
2009年05期 v.24;No.101 439-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魏瑶;洪冬美;
以470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目标定向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内在动机的影响。结果表明,任务定向、自我定向、能力感、自主感和归属感直接影响体育锻炼内在动机。此外,任务定向通过自主感和归属感变量对内在动机产生间接调节效应,自我定向通过能力感变量对内在动机产生间接调节效应。
2009年05期 v.24;No.101 442-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刘仲华;
提高大运动负荷的训练效率需要准确的运动疲劳状态判断,语音音强特征能够表现运动员的疲劳信息,通过语音信号处理、神经网络建模、灰色关联分析等手段,表明语音音强特征作为运动疲劳判断手段具有可行性。建立了运动疲劳神经网络诊断模型,对语音音强数据进行学习和归纳,确定了语音音强特征与运动疲劳状态之间的模式。模型诊断与定性判断的比较结果表明:对于运动疲劳状态判断,音强特征具有较好的判断等级区分度。建议教练员把直觉判断与音强特征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对运动疲劳状态判断的效果。
2009年05期 v.24;No.101 446-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郭玉江;
依据Smith认知—情感理论模型及Silva消极训练应激反应模型,采用《运动员应激量表》、《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对132名一级以上11个项目的在训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优秀运动员应激水平属于中等偏低,"运动受伤"和"环境因素"得分较高;不同训练年限、经济条件的优秀运动员应激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人际关系因子方面呈现出随入队年限递增而分值递减的趋势,在日常生活遭受方面经济条件差的得分最高;应激各因子与运动心理疲劳总分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高应激组与低应激组的运动心理疲劳存在显著性差异;比赛失利因子进入对运动心理疲劳总分的回归方程。
2009年05期 v.24;No.101 449-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方敏;孙影;
以跨理论模型为理论背景,分析锻炼阶段变化与变化过程关系,为干预策略的发展提供手段和思路。按分层抽样和人口统计学要求,采用锻炼阶段变化和锻炼变化过程量表对1 149名大学生进行测查。调查数据以描述性统计、多元方差、多元逐步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锻炼阶段分布是前意识和意识阶段31.0%,准备阶段52.9%,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16.1%。变化过程因素存在显著的锻炼阶段特征,相邻锻炼阶段转变过程中,变化过程因素的预测作用有着显著差异。建议根据锻炼阶段采用针对性的干预。
2009年05期 v.24;No.101 453-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付丽敏;崔景辉;冯巨涛;
运用ANOVA和Nonparametric Test法,得出6~8岁儿童的平衡能力在性别、年龄上存在差异,其中男童6岁、7岁分别与8岁之间的差异比6岁、7岁之间的差异要大;女童的情况与男童相似,但差异没男童明显。总体讲,6~8岁儿童的静态平衡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强。运用Cor-relations分析,得出身高、体重与平衡能力之间中度相关。运用Factor Analysis法,分别建立了6岁、7岁、8岁男童和6岁、7岁、8岁女童的静态平衡能力评价模型。
2009年05期 v.24;No.101 457-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