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体质及运动能力的遗传学基础——研究回顾及展望

    马力宏

    人类体质及运动能力的遗传学研究已有相对较长的历史 ,其研究方法从经典遗传流行病学发展到分子生物学 ,研究方法学上的革命不断更新人类对体质及运动能力遗传本质的理解。迄今为止 ,我们仅知道基因对人类最大有氧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调控作用 ,但其调节机制仍未阐明。

    2001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mtDNA D-loop多态性与澳大利亚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关系初探(英文)

    研究目的 :探讨了 mt DNA D- loop多态性与澳大利亚自行车运动员的 VO2 max及优异耐力成绩的关系。研究结果 :前期研究发现虽然运动员组和对照组 VO2 max有显著性差异 ,但 mt DNA D- loop的多态性在两组的分布频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2001年04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优秀有氧耐力运动员ACE基因I/D多态性与最大有氧能力及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关联研究

    赵云,马力宏

    为探讨 ACE基因 I/ D多态性与人类有氧运动能力的关联关系并寻找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 ,应用PCR- AFL 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方法检测优秀耐力运动员与普通人群 ACE基因型。结果显示 ,I等位基因频率运动员组明显增高 ,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且不同基因型间各性状存在差别 ,提示 ACEI/ D多态性很可能与人体的运动能力及其对运动训练的敏感度相关联。

    2001年04期 9-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探寻与运动能力有关的基因研究进展

    何子红

    对目前运动能力基因定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发现 ,与有氧能力有关的基因主要包括ACE、CKMM、ADRA2 A及 mt DNA的 D- loop和 MTND5 ,此外 ,家系研究提示 1p、2 p、4 q、6p、8q、11p、14 q染色体区域可能有与运动能力有关的基因 ;与肌肉力量有关的基因主要涉及 GDF8、 CNTF。但这些基因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同时 ,就今后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2001年04期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运动员脑象图与智力IQ的相关研究

    吕雅君,马启伟,李安格,王德,吴中量,黄辅周

    研究了脑象图在不同专项、不同水平运动员之间的差异及与运动员智商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脑象图可以作为一项统计学指标使用 ;脑象图在不同专项、不同水平运动员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脑象图与智商 IQ和操作智商 PIQ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1和 0 .5 3 ,由于相关系数较低 ,尚不能作为运动员智力选材的一项指标。

    2001年04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职业竞赛门票定价的理论研究

    史兵

    职业竞赛门票收入是俱乐部的主要收入来源 ,各个职业俱乐部都在门票定价上作了大量工作。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 ,对职业竞赛的门票定价原则、价格歧视的运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结论 :职业俱乐部处于垄断市场结构下 ,可以采用价格歧视政策获取最大收益 ,并提出了门票定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2001年04期 23-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厦门市18~60岁城市居民几个健身活动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

    赵克,黄文仁,杜子平

    基于对厦门市 18~ 60岁居民的问卷调查 ,应用社会科学统计方法 ,探讨了居民“文化程度”、所在“单位性质”和单位“领导重视”等因素对健身活动指标的影响 ,并提出开展全民健身的相应建议。

    2001年04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天津市社区体育组织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王旭光,王成,古丽颖

    通过社会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天津市 5 1个社区的体育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以此为基础对社区体育组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结论 :1)天津市社区体育组织基本上形成了多层次的体育健身组织体系 ;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活动站、点以小型、中型为主 ;其组建以基层政府协助与群众自发组建两种形式为主 ,基层政府在社区体育组织的组建及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社团性的体育健身组织有了一定的发展。 2 )在条件成熟的社区中可以扶持和发展一部分正规的民间体育组织 ,使其逐步成熟、承担起社区体育的具体管理工作。民间体育组织的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 ,需要面向社会、面向社区、面向会员健康发展的法规和优惠政策的保护。

    2001年04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技术特征研究

    张德荣,赵志玲

    采用高速摄影机定点拍摄了 2 0 0 0年全国竞走锦标赛女子 2 0 km竞走比赛前 7名运动员的技术影片 ,并采用“TYF- 2”型影片分析系统对影片进行解析 ,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程 ( 10 km )的一个单步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技术环节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当今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的共性技术特征。结论 :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腾空时间为 ( 4 8.8± 9.8) ms;重心上下起伏距离为 ( 6.0±1.3 ) cm,7名运动员身体重心的最高点均出现在支撑腿脚尖离地时 ,身体重心的最低点出现在垂直支撑时 ;前腿在触地瞬时的膝角为 181.0°± 2 .0°,垂直支撑时膝角为 185 .7°± 3 .4°,并保持 15 7.0 ms的膝关节完全伸直状态 ,直至过渡到身体重心垂直面 ;优秀运动员均采用“足踵触地、踝关节背屈”滚动式着地技术 ,以及后蹬腿脚尖离地技术 ,符合当今世界竞走运动发展趋势

    2001年04期 34-3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作为艺术的体育科研与作为工具的统计方法——关于体育科研中统计方法的几点看法

    刘炜,郑志强

    在分析体育科研和统计方法特点的基础上 ,讨论统计方法在体育科研中的作用 ,并指出目前我国体育科研中与统计有关的一些问题 ,以及我国体育统计学科面临的任务。

    2001年04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根源:研究方法的知识结构断裂——读张、姜二位教授大作后的随笔

    丛湖平

    2001年04期 4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举国体制下的国内训练与竞赛活动的经济效益分析——关于奥运争光事业中两个“1/3现象”的讨论

    董新光,曹,孙荣会,马保熠

    以地区分类研究和项目分区研究两种方法 ,对我国省区市优秀运动队训练与竞赛活动的投入和运动成绩产出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发现我国奥运争光举国体制下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两个“1/ 3现象”。一个是有 1/ 3的省区对奥运争光计划贡献不足 5 % ,平均消耗却是效益好的 1/ 3省区的约 4倍。另一个是有 1/ 3省区市的 2 0个单项的优秀运动队对奥运争光计划贡献几乎为零 ,平均消耗却是效益好的 1/ 3省区市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从整体上讲 ,转移投入方向 ,调整奥运争光计划区域布局和项目布局 ,提高竞技要素配置质量已迫在眉睫。

    2001年04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关于建立和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的理论思考

    鲍明晓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是新世纪我国体育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分析了举国体制的历史沿革 ,并结合创建新体制探讨了政府在发展体育事业中的责任以及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的改革等问题。认为所谓的新型举国体制就是以国家任务和大众体育利益为最高目标 ,以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为核心 ,形成政府、社会、个人三位一体 ,财政和市场双轮驱动的体育事业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关键就在于找到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方式 ,并通过这种方式来整合社会和市场力量 ,为体育事业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提供合理、有效的制度保障。

    2001年04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网络经济时代体育运动的合理发展范式

    刘雪冰

    理解网络经济时代体育运动的特点 ,需要建立经济学的观察和认识视角 ,从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来诠解。论证了当代体育运动的公共性 ,以及因专业分工和商业化带来的异化现象。最后提出公共性和平民性的有机结合是体育运动发展的合理范式。

    2001年04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研究导论

    彭杰

    竞技运动训练的终极目的就是使运动员获得最高的竞赛成绩 ,并尽可能长地保持运动员高水平的竞技能力。文章运用文献、问卷、访问等方法对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指出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是训练学因素、生物学因素和人文社会学因素三者整合的结果

    2001年04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跳远中角动量的计算

    陈志伟,侯曼

    文章使用刚体动力学方程对走步式、挺身式及蹲踞式三种跳远姿势的腾空阶段进行计算机模拟 ,得知不同的跳远空中姿势所需的初始角动量是不同的。同时 ,文章还将介绍一种测量初始角动量的方法 ,以便用它进一步研究跳远并希望能将它应用于训练之中。

    2001年04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学校体育意外伤害的若干法律问题

    韩勇;

    探讨了我国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中责任的认定 ,尤其是加害人和学校的责任认定问题 ,认为在学校无过错的情况下 ,不应该承担责任 ,其风险应由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来承担。

    2001年04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武术套路的传统美学阐释

    梅杭强,陈蓓

    用传统美学的审美观点 ,分析了武术套路演练中传统美学与艺术表现的关系和深刻内涵。认为 ,武术套路的传统美学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 ,套路演练的美学艺术表现关键在于把握好动态中的“和谐”;演练客体“形”与“神”的“和谐”;演练客体与观赏主体的“和谐”

    2001年04期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

    胡爱武,樊炳有

    高校体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终身体育教育、现代教育理念的紧密结合 ,是高校体育改革的方向性问题。创新教学内容 ,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 ;改革体育教学的方法 ,增加高校体育科学含量 ;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 ,增加高校体育文化内涵 ,是高校体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2001年04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高校体育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

    白震,赵军,高凤山,袁凤生

    2001年04期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1分钟仰卧起坐测试仪的研制

    闫琳琳,张存善,卢国君,梁文喜,刘荣,马立妍

    2001年04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一场乒乓球比赛的运动量

    吴焕群

    2001年04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庄则栋谈乒乓球比赛中的三十六计(四)

    庄则栋

    2001年04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