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整思维逻辑,增强开拓能力——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刘世藩

    <正> 前言二次大战之后,相当一批理工科学者转到了生物工程方面来。力学的渗透,使对生命活动问题的研究得到空前繁荣。生物力学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以一门崭新的力学学科展现在人间,受到普遍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电子工业和计算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运动生物力学也一日千里蓬勃地向前发展,取得了不少新的成果。但多少是由于实用主义的原因,一些从事生物力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人,只是按照本人的设想安排选题,内容、方向重点不是很明确。当探索到人体运动的精细结构、研究深入到人体内部时,每因基础理论上的欠缺、思想逻辑的单一化而陷入困境。表现在应用研究上大多停留在运动技术的表面现象分析,显示出开拓能力的不足,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根据研

    1986年04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 肌电图生物反馈训练在体育运动中应用的前景

    李树屏

    <正> 肌电图生物反馈(EMG biofeedback),是利用肌电图仪记录并显示人体肌肉活动的信息,使受试者可有意识地控制某些肌肉的生理活动过程,从而达到训练肌肉、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治疗疾病、促进机能恢复的目的。本文从肌电图生物反馈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入手,结合体育界的实际,探讨肌电图生物反馈在体育运动中应用的前景,提出了几类可用于运动训练的肌电图生物反馈研究方案,并进一步分析了肌电图生物反馈的方法学意义。

    1986年04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体育运动的血液动力学适应

    萨尔丁 ,马力宏

    <正> 中枢血液动力学因素以及外周系统(血管及组织代谢)限制着个体的最大摄氧量,然而,二者之间哪一因素更为重要仍不得而知。通过在仅有少数肌群参与的体育活动中测定其工作肌群的血流量和耗氧量,我们发现:人类骨骼肌的血流量至少为200ml/100g·min,而且在极限运动中,肌组织的耗氧量为300ml/100g·min。由此可见,在全身性的体育活动中心脏泵血的能力是限制最大摄氧量的主要因素,而不是肌组织。另外,我们还观察到:高灌注的肌组织,动静脉氧差较小(14—15容积%)。氧利用率较低与红细胞流过毛细血管的平均流过

    1986年04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以心率转折点间接确定无氧阈

    马力宏

    <正> 无氧阈(通气阈V_(AT))较最大摄氧量(Vo_(2max))对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的成绩影响更大(Scott等人,1983),而且依照个体无氧阈安排训练强度可以有效地改善运动员的有氧能力(Mclellan和Skinner,1981)。然而,由于无氧阈的测定始终限制在实验室内,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尚未受到应有重视。1982年意大利学者Francesco、Conloni等人提出:在田径场上用逐增跑速而获得的心率转折点(Brp)可间接确定无氧阈。以后,另一些学者在自行车渐增负荷运动中也发现了心率转折点与无氧阈的关系(杨静宜,1984,Ribeiro等人1985)。值得注意的是:文献中所报导的实验对象多为有训练或无训练的成年人。而初次接受系统

    1986年04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乒乓球运动员某些技术动作和一局比赛的能量消耗

    刘洵 ,陈家琦 ,王大志

    <正> 绪言乒乒球运动是我国较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近年来一些国家运动员技战术水平提高之快已对我国运动员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保持我国在这一运动项目中的领先地位进行科学的选材及训练已成了当务之急。目前对乒乓球运动从技术、战术和心理上进行的研究较多。但有关生理方面的报导则较少。众所周知乒乓球运动对灵敏素质要求较高,而且往往训练或比赛又要持续较长的时间,这就需要运动员每天从膳食中获取的能源物质既不过剩又不缺乏。因此计算出乒乓球运动员一天中的能量消耗,进行必要的补充,可使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和运动能力都得到发展,为此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探讨。

    1986年04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大运动量训练可延缓衰老

    威卡罗 ,马力宏

    <正> 将87名在测试时至少坚持游泳两年以上的老游泳选手(女子),按其运动量分成两组:优秀组(HT)和非优秀组(NHT)。HT组的运动员一周至少练习三次,训练时间要超过一小时,距离为638—2275公尺。NHT组的运动员一周至少练习两次,时间为半小时,距离不超过637公尺。与NHT组相比,HT组的运动员的体脂含量较低,作密度较高,瘦体重较重。在进行跑台渐增负荷练习时,HT组各年龄组运动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如:通气量、最大耗氧量、氧脉搏均显著地高于NHT组同年龄的运动员。

    1986年04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若干种因素导致肌肉疲劳

    H·吉本森 ,R·H·T·爱德华 ,马力宏

    <正> 纵观有关肌肉疲劳的文献,多数疲劳是由“外周性”因素引致的(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或肌纤维电化学活动),而不是“中枢性”因素(动机,中枢冲动缺陷)。肌纤维内部的代谢变化是导致疲劳的主要原因。ATP含量减少,乳酸和H~+浓度增高限制了肌肉力量。然而,由于病变或中毒而致使肌磷酸化酶缺乏的肌组织,尽管无法产生乳酸,但其疲劳的速度远快于正常肌组织。

    1986年04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用TQC理论改善我国排球运动竞技系统宏观管理探讨

    李宗浩

    <正>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排球运动竞技系统是一个层次多,结构复杂的社会系统,影响这一系统总体目标实现的因素远不止运动员、教练员、技术和战术等几个单一因素,面对这种情况必须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通过系统分析与综合来研究解决排球运动竞技系统中的问题。同时,我们在管理上也应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实现科学管理。首先要搞好宏观管理,因为这是具有发展战略意义的重大问题。为此本文拟从系统分析入手,找出我国排球运动竞技系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运用TQC管理方法,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管理体系,保证实现系统总体目标进行初步探讨。

    1986年04期 1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 浅析业余体校教练员的职业心理与管理

    姚志祥

    <正> 一、选题依据在中国行为科学学会成立大会上,袁伟民同志指出:“运动队的管理和指挥,也可以借鉴行为科学,重视和加强运动员与教练员的心理、行为研究。”这就向体育界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对少年的运动训练单有科学与技术还不等于成就,只有当它们与有效的管理相结合时才能产生成就。业余体校教练员是少年运动训练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训练成绩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校的教练员。因此,使行为科学分析法剖析教练员的动机结构,弄清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动机对他们的训练和比赛有什么样的影响,有的放矢地激发教练员的内在动机,使其自觉地去努力实现预定的目标,从而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制度。

    1986年04期 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 温度影响能量代谢

    斯人

    <正> 在实验室条件下,11只雄狗在活动跑台上被动运动,直到力竭。环境温度保持在20℃。不断地监测动物肌肉内部的温度,并且在每次实验后取肌肉活组织和静脉血样。在第一次实验中,动物身上裹一件“套带”,内装2kg沙土;在第一次实验里,“套带”内装2kg冰块,作为冷却剂。

    1986年04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从安丰镇的实践,剖析农村生产责任制落实后农民体育的管理问题

    鲁怀保

    <正> 一、前言“全国人口中要有一半以上的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我国2000年进入世界体育强国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我国仍是一个大农业国家,农村人口占全国总数80%左右,要达到这一目标对于社会体育工作者来说是艰巨的。特别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行政、经济、经营方式等方面的管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仍然照搬过去的一套来管理农民的体育显然是不合适的。本人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前后曾在我县(江苏省东台县)体育活动

    1986年04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当代几位日本体育心理学家简介

    柴文袖

    <正> 松井三雄(1987) 日本体育心理学家,出生于日本山口县,1923年毕业于东京帝大心理学科,1925—1927年赴德国留学。回国后,在日本文部省直属的1924年成立的体育研究所任研究员,专门从事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1930年松井先生的第一本《体育心理学》问世,这本书1942年在我国由吴文忠译成中文出版。在日本流传至今的为使体育现实理想化而研究心理学的思想,源于此书。松井先生对日本体育心理学的体系化是颇有贡献的。

    1986年04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人体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鲁克强

    <正> 一、引言人体的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是构成体质的主要部分,是进行体质评价、运动员科学选材以及制定体育教学计划、运动训练方案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对其进行研究,无论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都有较高的价值。因此,广大体育工作者以及一些专家学者们曾从不同的角度对人体形态、机能、素质进行了研究,多数研究是从某个单一方面进行的。从理论上讲,人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三者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不可分割的整体,一般是形态决定机能,机能又可反作用于形态,而素质则又是形态、机能在运动能力方面的反映。这就需要我们从形态、机能、素质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这项综

    1986年04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 体育院校增设男子艺术体操课的必要性

    赵淑瑛 ,周蔼美 ,寇玲

    <正> 一、选题依据体育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中等学校体育师资,我们所设的课程,必然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完成学业以后能贯彻实施中等体育教学大纲。独立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八十年代的青少年,精神气质、生活节奏、情趣风貌应充分体现在学校体育的教学中。长期以来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公式化,准备部分只限于一般走走跑跑做几节操,动作重复、简单呆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积极性不高。近几年有一些教师,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大胆创新,敢于突破,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他们在学校中增加了艺术体操的技术内容,这些健美新颖的动作加上旋律优美的音乐伴奏,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抒发他们对社会、学习和生活的热爱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1986年04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函授部体操课定量化标准问题初探

    李锡胤

    <正> 一、前言函授部专修科教学对象,系在职中等学校以上的体育教师,属于成人教育,本文初步统计分析了天津体育学院自1981年以来的五个年级共226名学生的年龄结构,平均年龄是29.7岁,其中三十岁以上的达78.4%。基本上都是大年龄开始参加体操运动项目学习的。按照函授部教育计划的要求,通过三个学期的教学,学生必须完成体操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任务。然而,究竟以什么尺度来衡量与评价函授部专修科成人教育的体操课教学质量和标准,是需要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过去评价体操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身体机能的变化,掌握课堂教学的生理负担量标

    1986年04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日本爵士体操

    翟庆元

    <正> 一、绪言爵士体操是80年代国外革新体育教材的产物,它采用了基本体操的素材,配合以男子、女子艺术体操徒手动作,编排成许多套路组合而成。因为此种练习广泛使用了带有南美风格、节奏感非常鲜明的爵士音乐,故称爵士体操。爵士体操打破了过去基本体操千篇一律的呆板格局,同样达到了活动肢体、锻炼身体的目的,动作特点和音响效果相结合,体育和音乐及美育相结合,在国外是非常受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项目。它以舞蹈和器械体操

    1986年04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浅谈信息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苏振萍 ,袁晞

    <正> 控制论进入体育领域,对体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人借鉴控制论的方法进行教学和训练,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因此,自觉地运用控制论的基本理论,从新的高度认识武术教学,指导武术教学实践,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益处。体育控制论是指运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方法来研究指导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工作的方法论。信息是控制和系统的基础,一切系统都要通过信息的传输、反馈来实现控制。在武术教学中没有信息的相互传递,就无法进行教学;不会运用信息,就无法搞好教学。

    1986年04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现代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新探

    潘志琛,胡红

    <正>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行为表现与思想认识之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或“=”(全等号或恒等号)。学生行为发生的过程,一般要经过感觉——需要——动机——行为这几个环节。从“行为”分析“动机”时,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一、求新心理需要:追求新鲜东西、追求新异刺激是人之常情。在教学中,学生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喜欢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此教师要不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更新教学内容,经常变化新花样。如准备活动,不要老是单调无味的徒手操;可采用多种多样形式,在教学方法上也得不断更新。如练习法,可采用各种类型的循环练习法、比赛法等。乌申斯基说:“一种科目,要使我们感到兴趣,必须有一部分是我们熟习的,而另一部分是新的……或者是我们成串的印象中加入新的环节。”教师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对学生的情绪心理起着

    1986年04期 5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浅谈改革小学传统体育教学的三种方法——“抓”、比”、“松”

    贾新军

    <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长期以来形成一种习惯的传统教学方法。即固定的准备活动内容教师单一的机械灌注,学生被绳捆似的呆板死练。由于这几种原因的促使,许多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处于应付状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压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可采用一“抓”、二“比”、三“松”的教学方法。一“抓”,就是抓准备活动内容的多样化和教师讲解的最优时机。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注意力不能持久,且又天生的好奇和喜新厌旧。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准备活动的内容必须经常更换。用新颖的形式来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相应中枢的兴奋,力争在课堂开始之际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准备活动的内容可分为二大类。一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反应练习;二是利用游戏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练习。如在跑的教学中,就不能用那种“万能

    1986年04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体育课中橡皮筋的妙用

    童荣海

    <正> 橡皮筋(或绳子)价格便宜、携带方便,在体育教学或运动代表队训练的实践中,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技能、提高技术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均有良好的辅助作用。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用法。一、鱼跃前滚翻。初学时往往存在两脚未离地,手已撑地(垫)的错误。为此可在练习者前面适当处横放一根一定高度的橡皮筋,要求学生按动作要求越过此障碍物。二、双杠。在双杠器械不足的情况下,可在双杠的两端连接两根橡皮筋,延伸杠端一米二十公分左右插两支与双杠的宽度、高度相等的标枪连接橡皮筋。见图。这样,两个同学可同时在双杠两端练习支撑摆动等等练习。

    1986年04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采用相关和指数综合评价法评价我国大学生身体发育水平的设计与实验

    丁福昌,王骥

    <正> 目前,在国内对学生进行身体发育评价时,一般均采用相关评价法。这种方法既能评价多种指标的发育水平,也能反映指标间的相应关系。但是在试行《体育标准》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均在同一横线上,即大多数属匀称型。而在相关评价法中,身高则起着重要作用,因而不能充分反映学生身体的匀称和结实程度。尤其对年龄在18—24岁的大学生来说身体发育已到缓慢阶段,特别是身高已趋稳定。所以在大学里,学生的身体发育应主要着眼于改变体型,使之符合体魄健壮,体态优美的要求。指数法(维尔维克指数——体重+胸围/身高)是一个反映身体匀称和密度较好的指标。它对相关法是一种补偿,同时相关法也补偿了指数法不论身体粗壮还是纤瘦只要匀称就可以评为高分的缺点。将两种

    1986年04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专修科篮球教学特点和方法(摘要)

    段举信

    <正> 对于成人教育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根据现有学生的实际情况,边实践、边探讨、边学习、边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从调查研究入手,一切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一)从学生来源实际出发。专修科教学对象是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待分配运动员及遍及全国各省、市、专区、县、基层业体校的教练员,概括起来有五个差异,即:思想差异(入学动机,思想状况),年龄差异(从23至40岁),文化程度差异(从小学至高中),

    1986年04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天津市八六年运动生物力学发展趋势研讨会》在我院召开

    杨有为 ,梁进

    <正>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三日至十四日,在我院召开了《天津市运动生物力学发展趋势研讨会》,天津市体育科学学会理事长、天津体院院长陈家琦、副理事长、南开大学的廖蔚堂教授,副秘书长刘汉扬、马其慧,以及天律大学力学系教授霍拳忠出席了会议。我院党委书记吴寿章、副院长李骝到会表示祝贺。这次会议是“运动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的首次会议。会议代表40人,会上报告论文26篇,其中我院占19篇。这些论文课题设计合理,研究方法新颖,涉及领域广,具有一定水平。对丰富和发展运动生物力学的基础理论、如何提高一些运动项目成绩,改进训练手段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986年04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