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的话

    <正> 《体育教学与科研》做为天津体育学院向广大体育工作者学习,与兄弟院系进行业务交流的内部刊物,经过一段紧张的筹备工作之后,终于开始试刊了。我们设想,它将在体育的教学与训练、理论与实践

    1981年01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旋的理论分析

    刘世藩

    <正> 随着体操运动技术的日益发展,七十年代初期,在国际体操比赛中,首次出现了“旋”。之后,这一高难度引人入胜的惊险动作,引起了广大运动员、教练员以及科研工作者的很大兴趣与关注,为运动员广泛采用,博取评分。运动员旋的技术如何,也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体操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对旋的理论阐述则不多见。

    1981年01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 体育起源论

    孙金亮

    <正> 问题的提出体育起源问题,是体育史学、体育社会学、以及其他体育理论学科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这些学科在研究中首先遇到和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用什么“体育史观”去观察体育和解释体育这一重要社

    1981年01期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 从对学生百米成绩的统计分析田径普修课的短跑教学效果

    杨文勋,李卫菊

    <正> 按照我院体育系教育计划田径普修课授课两年,为对其短跑教学效果和学生速度素质提高的状况以及不同专项学生在速度素质上反映的不同特点,能有较客观的评价,我们对一个年级学生入学前和两年后的百米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供教学与训练参考。

    1981年01期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加强学生篮球科学研究基本技能的培养——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和撰写毕业论文工作的体会

    刘玉

    <正> 目前世界各国体育学院都非常重视培养人材的学术水平,并非单纯着眼于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东德来比锡体育学院社会科学部主任提出:“我们体育学院的任务并非是制造冠军的工厂。它的任务是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因此,在其培养目标中,对学生的科学研究工作和撰写学位论文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综合四十二国体育学院的培养目标,在提出使学生接受专业培养,以适应不同工作类别

    1981年01期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 关于发球技术

    李骝

    本刊将陆续发表我院球类教研室排球教研组有关探讨排球基本技术原理的几篇文章,试图将体育专业的基础理论与排球基本技术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丰富排球运动的专业理论,以指导排球基本技术的教学与训练,增强其科学性。这组文章将是在排球运动专业理论方面作生物力学、生理学分析的一个初步探索,目前只能提出点滴见解。为进一步发展这一理论,仍须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我们希望这组文章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在广大排球专项教师、教练中,引起共同探讨的兴趣。

    1981年01期 29-3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蛙泳前侧滚翻转身技术

    张志田 ,李彦贺

    <正> 蛙泳在竞赛中规则要求较其他姿式严格,故技术发展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多年来难以有较大的突破,因此采用的转身方法也同样受到约束。近年来游泳技术发展上除人的因素外,技术上也有所发展,相应的转身方法也有更新的要求,以此适应高速度游进的需要。在一些先进国家中,游泳运动员进行蛙泳练习时,有的在转身上采用了新的技术“滚翻”,并已取得一定效果。为此在国际游泳竞赛规则方面,为

    1981年01期 35-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长跑比赛中突发腓骨下1/3急性疲劳性骨折一例报告

    郭志祥

    <正> 腓骨疲劳性骨折,Hopfengartner(1907)最先报导了39例。其后,Grunert(1910)2例,Schert(1933)9例,Burrow(1948)5例。至于,因体育运动所致腓骨疲劳性骨折,Mcphee和Franklin(1946)报导了6例,其中,中长跑运动员5例,蓝球运动员1例。Devas和Sweetnam(1956)49例,日本的坂部(1958)、菊地(1959)、杉浦(196)、

    1981年01期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三千米障碍跑道新设计方案

    朱贵伏

    <正> 自1954年马瑜教授在其所著《田径运动场建筑设计》中引进了苏联的3000米障碍跑道的设计方案以来,我国各地大型体育场绝大多数的3000米障碍跑道均采用这一方案,即水池设在400米跑道弯道内侧,以40米为半径的障碍弯道上。

    1981年01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体育竞技中心选址考察记略

    杨雨,张锦年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承办亚运会、奥运会,已是可以予见的未来。为适应举行这类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体育竞技中心”,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应列入科学研究和城市规划的日程上来。我院马瑜教授对该课题已开始进行了研究,亲自带领研究生进行专业考察,足迹遍及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四大区,并指导研究生写出了《体育竞技中心选址考察记略》一文。现发表此文,作为呼吁、建议,供各有关方面参考。

    1981年01期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 肌纤维活体组织检查只是个研究手段

    P.D.戈尔尼克 ,L.赫曼森 ,B.索尔廷 ,蒋冠琳

    <正> 人类和动物骨骼肌的特性在科学论文和一般文章中颇受重视。文章记述了不同类型肌肉纤维的收缩和代谢特征,肌纤维是怎样排列进入运动单位的,运动单位是怎样参与不同的运动练习的,运动员和非运动员肌肉中肌纤维的组成和酶活性方面有什么区别以及不同训练方式对肌纤维的影响。用针刺法从人的肌肉中取样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并不困

    1981年01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三级跳远的生物力学——(1)运动学

    深代千之 ,刘天庚

    <正> I序文跳跃是人体自身在空间的移动,按目的不同可分为三类。①以垂直方向的跳跃高度为目的。②以水平方向的跳跃距离为目的。③为其它某种目的的跳跃,例如篮球的跳投等。田径中的跳跃相当于①类或②类,三级跳远和跳远则全属于上述的第二类。从历史上看,近代历史中的三级跳远起源于爱尔兰和苏格兰,它是一种单足跳-单足跳

    1981年01期 59-6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 对有训练的女子田径运动员的生理学研究

    J·麦克尔温 ,郭立诚

    <正> 一、关于身体构造1.体格①性别的差异:男子和女子按性别在构造上有明显的不同。与同年令男子的平均值相比妇女通常是矮和轻(在大学年令平均相差40磅);女子的骨骼比同等高度的男子轻而细长;全身肌肉量占非脂肪身体质量的比率也比男子为小,因此相应地脂肪的百分率

    1981年01期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下载本期数据